非氧化性杀生剂的杀生机理与氧化性杀生剂不同,它不受水中还原物质的干扰,对黏泥的剥离作用好,可以弥补氧化性杀生剂的某些不足。其缺点主要是有一定毒性,对环境不利,同时费用较高。国内外有些设计在循环冷却水中不用氧化性杀生剂,只定期投加非氧化性杀生剂,例如每周或每两周加一次。这种方法费用很高,不够有效,也不够科学。所以,目前国内多不采用“定期加药”方式,而是在必要时采用冲击式的不定期加药。要做到用药有效合理,需要积累经验,根据本单位的实际情况确定。但以下原则是普遍应注意的。

(1)根据监测数据对症下药 应建立对微生物的监测手段和监测制度,对各种有害微生物的数量、黏泥量、有关化学污染物含量(如COD、NH4、NO2等)进行监测,根据监测数据判断是否应投加非氧化性杀生剂。例如,有的系统平时只用氯杀生,仅在微生物失控或有其他困难时才使用非氧化性杀生剂,一般多在夏季使用3~5次。如水质较好,一年只用1~2次,甚至全年不用非氧化性杀生剂。这样既控制了微生物,又降低了费用。

(2)将微生物危害控制在苗头,适时加药 即在水质有失控倾向时及时加药,对微生物“先发制胜”,将微生物控制在大量黏泥产生之前,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为系统中产生大量黏泥之后,就很难在不停车状态下将其清除出系统。要掌握这个原则并不容易。需要积累多年的监测数据,不断总结自己的经验和吸取其他单位的经验。掌握微生物危害的规律之后,则可将非氧化性杀生剂用得巧妙适时。例如,某厂的经验是:当NO2>1mg/L、黏泥量>4mL/m3,在连续三次加氯,余氯均不合格时就投加非氧化性杀生剂。有的厂在发现有黏泥沉积倾向时采取先剥离后“围歼”的办法,先使用剥离效果好的季铵盐类杀生剂剥离黏泥,24H后进行排污处理,然后再投加SQ8之类的高效杀生剂,杀灭剥离下来浮于水中的菌藻,把微生物控制在较低数量。许多厂在系统漏油时,多采用季铵盐类杀生剂。还有的厂在停车前加药剥离系统黏泥,使水冷器及冷却塔填料上的黏泥剥落,以减少停车后清理的工作量。总之,要根据本系统的规律,掌握加药时机,千万不能拖到黏泥危害严重时才加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