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2年法特勒(Feitler)提出用临界pH值(pHC)代替饱和指数中的饱和pH值(pHS)。对于难溶或微溶性盐如碳酸钙在沉淀前必须出现一定的过饱和度才能析出沉淀。那么,在碳酸钙发生沉淀析出的pH就称为碳酸钙临界pH值,以pHC表示。如果把pHC和用计算得到的pHS作一比较,可发现pHC>pHS。pHC可用实验方法求得。
当水的实际pH值超过它的pHC时即结垢,小于pHC时就不发生结垢。临界pH相当于饱和指数中的pHS,不同的是pHS是计算值,而pHC是实验测定值,在计算pHS时许多因素未考虑进去,而实测的pHC因是实验数据已包括各种影响因素在内,其数值显然要比pHS值高。据实验测定结果,在实际操作中水的pH值,一般可以用pHC=pHS+(1.7~2.0)。
临界pH值高于饱和pH值,也就是说临界pH允许冷却水在更高的钙离子浓度和碱度下运转,不过在实际操作中,由于pH值、水温和水质等方面的波动,因此不能在这个极限上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