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盘工厂在生产硬盘时都有一个基本的处理流程,在对硬盘固件有了一定的了解之后,我们再来介绍一下硬盘的生产流程:

①在生产线上装配硬盘的硬件部分,用特别设备往盘片上写入伺服信号(Servo Write)。

②格式化硬盘的系统保留区(Service Area),并向系统保留区写入程序模块和参数模块。

系统保留区一般位于硬盘物理上0号盘面的前几十个物理磁道,写入的程序模块一般用于硬盘内部管理,如低级格式化程序、加密解密程序、自监控程序、自动修复程序等。

这些程序包含的参数多达近百项,如型号、系列号、容量、口令、生产厂家与生产日期、配件类型、区域分配表、缺陷表、出错记录、使用时间记录、S.M.A.R.T.表等,数据量从几百KB到几MB不等。

保留区内的有些参数一经写入就不再改变,如型号、系列号、生产时间等,而有些参数则可以在使用过程中由内部管理程序自动修改,如出错记录、使用时间记录、S.M.A.R.T.记录等。专业的维修人员可以借助特殊的工具软件,随意读取、修改写入硬盘中的程序模块和参数模块。

③将所使用的盘片表面按物理地址全面扫描,检查出所有的缺陷磁道和缺陷扇区,并将这些缺陷磁道和缺陷扇区按实际物理地址记录在P表中。

这个扫描过程非常严格,需要把不稳定的磁道和扇区也检查出来,视同缺陷一并处理。现在的硬盘的盘片磁密度极高,盘片生产过程再精密也很难完全避免缺陷磁道或缺陷扇区,所以新硬盘的P表中都有少则数百,多则上万个缺陷记录。

④系统调用内部低级格式化程序,根据相应的内部参数进行内部低级格式化。

在内部低级格式化过程中将完成对盘片上所有磁道和扇区进行编号、信息重写、清零等工作。在编号时,采用跳过的方法忽略掉记录在P表中的缺陷磁道和缺陷扇区,保证以后用户不会也不能使用到那些缺陷磁道和缺陷扇区。因此,新硬盘在出售时是无法检测到缺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