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茶焙炒挥发性气味的形成与特征研究》PDF+DOC
作者:赵阿丹,胡志全,刘友明,赵思明,熊善柏
单位:中国粮油学会
出版:《中国粮油学报》2016年第03期
页数:6页 (PDF与DOC格式可能不同)
PDF编号:PDFZLYX2016030030
DOC编号:DOCZLYX2016030039
下载格式:PDF + Word/doc 文字可复制、可编辑
《应用电子鼻和气质联用仪研究不同采收季节浒苔的挥发性物质》PDF+DOC2014年第08期 缪芳芳,丁媛,蔺佳良,何红萍,朱文荣,苏秀榕
《一种传感器特性的高精度拟合方法》PDF+DOC2014年第09期 黄为勇,高玉芹,田秀玲
《高分辨率钢弦式位移遥测系统研究》PDF+DOC1994年第02期 崔玉亮
《传感器数据处理中的“准最小二乘法”及其微机处理结果》PDF+DOC1993年第02期 唐世洪,温明生
《多功能霍尔传感器及其数学模型》PDF+DOC1987年第03期 刘兆琦
《基于遗传算法的传感器系统的非线性校正》PDF+DOC2001年第06期 芦俊,陈俊杰,颜景平
《基于电子鼻技术对冷藏后南果梨货架期间气味的变化分析》PDF+DOC2012年第07期 纪淑娟,张丽萍,卜庆状,沈昳潇,刘新城
《基于曲线拟合的非标高温传感器在采集系统中的应用》PDF+DOC2011年第03期 钱鹏,沈为群,刘旺开
《基于电子鼻技术监测羊奶发酵前后不同阶段风味的变化》PDF+DOC2015年第13期 白丽娟,张猛,金嫘
《不同温度条件下稻谷挥发性物质与糊化特性的研究》PDF+DOC2014年第02期 张美玲
以籼米为原料,经浸润、焙炒等工序制得米茶。采用电子鼻、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研究焙炒过程中米茶挥发性成分的形成,为揭示谷物饮料的香气形成提供理论参考。大米的挥发性气味物质主要是己醛、壬醛等醛类,右旋萜二烯、酯类及烷烃类,随着焙炒时间的延长,挥发性物质种类和浓度逐渐丰富,米茶挥发性物质组成以醛、烷烃和杂环类为主,兼有较大比例醇、酯和酮类。焙炒米茶的香气成分主要是2-戊基呋喃、2-戊基吡啶和3-乙基-2,5-二甲基吡嗪等杂环物质。建立的基于电子鼻传感器的米茶香气成分预测模型具有很高的拟合精度。
提示:百度云已更名为百度网盘(百度盘),天翼云盘、微盘下载地址……暂未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