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韩鸿萍,郑红,马天一,李宝林,谭力,向辉,张罗一览,宝阿敏,黄东方,刘泽宇 单位:中国分析测试协会;国药集团化学试剂有限公司;北京国化精试咨询有限公司 出版:《化学试剂》2016年第11期 页数:5页  (PDF与DOC格式可能不同) PDF编号:PDFHXSJ2016110130 DOC编号:DOCHXSJ2016110139 下载格式:PDF + Word/doc 文字可复制、可编辑
《分子印迹表面等离子共振传感器在食品安全检测中的最新研究进展》PDF+DOC2015年第02期 姚婷,李腾飞,秦玉昌,王静,赵祯,谷旭,佘永新 《新型分子印迹荧光传感器的构建与应用》PDF+DOC2017年第03期 贾梦凡,张忠,杨兴斌,李金花,陈令新 《表面分子印迹传感器的应用研究进展》PDF+DOC 姜如愿,龙泽荣,冉文生,苏玉红 《分子印迹聚合物-流动注射-化学发光法测定磺胺脒》PDF+DOC 谭利,向辉,袁丝兰,张罗一览,郑红 《基于分子印迹聚合物的水杨酸电导型传感器》PDF+DOC2007年第02期 王胜碧,吕瑞红,徐岚 《分子印迹仿生传感器及其在食品安全检测中的应用》PDF+DOC2014年第09期 孔令杰,潘明飞,方国臻,何鑫磊,夏寅强,王硕 《分子印迹在化学传感器及阵列领域的研究进展》PDF+DOC2013年第12期 徐兴辉,高云玲,姚克俭 《分子印迹电化学传感器研究进展》PDF+DOC 张进,姚桃花,王燕青 《分子印迹传感器的研究进展》PDF+DOC2013年第01期 易娜,张教强,史长明,殷雄飞 《分子印迹技术应用研究》PDF+DOC2013年第05期 杨军亭,董建伟,侯清娥
  • 以贝母素乙为模板分子,环氧树脂为功能单体、聚乙二醇1000为致孔剂、二乙烯三胺为交联剂,通过逐步聚合法合成了贝母素乙的分子印迹聚合物。在流动注射化学发光仪的通路中,放置贝母素乙MIP,创建新型的流通式贝母素乙的分子印迹化学传感器,用于检测贝母属类样品中的贝母素乙。对贝母素乙的吸附量和结合位点用Scatchard方法进行了详细分析。方法的线性范围为4.0×10-5~2.0×10-3mol/L,检出限为3.0×10-6mol/L。对3.0×10-4mol/L贝母素乙溶液的浓度平行测定了11次,RSD为2.3%。此方法可成功应用于川贝母、浙贝母和暗紫贝母中贝母素乙含量的测定,加标回收率为96.5%~103.6%,分析结果令人满意。

    提示:百度云已更名为百度网盘(百度盘),天翼云盘、微盘下载地址……暂未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