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范鹏宏,聂百胜 单位:煤炭科学研究总院沈阳研究院 出版:《煤矿安全》2019年第10期 页数:6页  (PDF与DOC格式可能不同) PDF编号:PDFMKAQ2019100070 DOC编号:DOCMKAQ2019100079 下载格式:PDF + Word/doc 文字可复制、可编辑
《三维光纤光栅微震加速度传感器研究》PDF+DOC2014年第06期 艾纯明,孙振明,吴姗,张静远,杨云鹏 《基于VFOM的矿山微震震源定位及近震震级标定》PDF+DOC2017年第08期 王泽伟,李夕兵,尚雪义,董陇军,刘栋,周勇勇 《由微震事件的频谱与分布评价采掘面围岩的稳定性》PDF+DOC2019年第24期 龙御,马宁 《重复爆破采动下煤岩冲击破坏的微震响应特征》PDF+DOC2019年第05期 李金雨,雷文杰,赵洪宝,王涛,刘一洪,张欢 《微震监测技术在深部矿山中的应用》PDF+DOC2012年第05期 吴志坚,薛俊华 《红透山铜矿微震监测系统及其应用》PDF+DOC2008年第03期 赵兴东,石长岩,刘建坡,李元辉 《煤岩变形破坏过程微震信号的实验研究》PDF+DOC2014年第07期 魏利娜,周春艳,李静,曹晓丹 《基于微震和电磁试验系统的煤岩破裂微震测试》PDF+DOC2015年第10期 党红恩 《计算机技术在微震监测及矿井动力灾害预警预报中的应用》PDF+DOC2013年第24期 鲍方,吴志坚 《金山店铁矿微震实时监测系统的实现》PDF+DOC2013年第05期 陶慧畅,吴建星,曾建雄,鲍巍
  • 为研究孤岛工作面开采引起的微震活动规律,提高煤岩动力灾害监测预警的时效性,以余吾煤矿N1202综采放顶煤孤岛工作面为工程背景,采用现场微震监测和理论分析的方法,从震源定位、能量、事件数及矩震级等方面,对工作面矿震发展过程的微震活动进行了研究,获得了微震信号的变化规律;引入分形理论,提出了微震活动的能量分形分析方法,验证了采动引起的微震能量分布具有分形特性,揭示了矿震发生过程的能量分形维数变化规律。研究结果显示:在整个监测期间,微震活动能量以中、高能量释放为主;矿震事件主要发生在超前工作面30~70m高应力集中区,靠近运输巷附近的顶底板和煤层中,矩震级为1.05级,能量释放大于10~8 J;在矿震发生前的“缺震”阶段,单日累计能量、矩震级、事件数及能量分形维数处于较低值,当单日累计能量、矩震级及分形维数开始增长到矿震当天会达到较高值,能量分形维数值越大,高能量释放的微震事件所占的比例会越多。

    提示:百度云已更名为百度网盘(百度盘),天翼云盘、微盘下载地址……暂未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