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体式再生燃料电池温度和热流密度非原位同步测量》PDF+DOC
作者:罗潇,刘佳兴,郭航,叶芳,马重芳
单位: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
出版:《新能源进展》2018年第03期
页数:6页 (PDF与DOC格式可能不同)
PDF编号:PDFXNYJ2018030020
DOC编号:DOCXNYJ2018030029
下载格式:PDF + Word/doc 文字可复制、可编辑
《PEMFC阳极扩散层表面温度和热流密度联测》PDF+DOC2020年第07期 乔承仁,郭航,叶芳,马重芳
《被动式直接甲醇燃料电池内部温度和热通量的同步在线测量》PDF+DOC2015年第S2期 吴铄,叶芳,刘佳兴,郭航,马重芳
《一种采用复合固体电解质膜的CO传感器》PDF+DOC2011年第05期
《利用原位集成热电偶技术精准测量涡轮叶片表面高温温度的方法探究及误差分析》PDF+DOC2020年第01期 姬中林,段力,翁昊天,谢子仪
《质子交换膜恒电位式氢气传感器》PDF+DOC2000年第06期 徐洪峰,燕希强
《热流-温度自动检测系统在潜水员热检测中的应用》PDF+DOC1988年第03期 陆顺昌,毛方琯
《膛面温度和热流的外推方法及温场计算》PDF+DOC1985年第S1期 毋笃强
《基于双层薄膜热电偶的热障涂层隔温温度精确测量》PDF+DOC2020年第05期 段力,翁昊天,姬中林,谢子仪,邹兵林,王盈
《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封装测试平台的研制》PDF+DOC2010年第04期 刘冲,朱应利,梁军生,马天亮,王立鼎
《一种空气介质式温度检定设备的设计》PDF+DOC2015年第02期 张艳昆,李伟,王崇哲,罗军,孙庆国,王辉,刘铁军
一体式再生燃料电池的热流密度和温度分布的研究对电池热管理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将自制的薄膜传感器植入一体式再生燃料电池中,进行非原位实验研究。在给定不同气体预热温度下,测量了一体式再生燃料电池内部热流密度和局部温度,并根据已得到的温度和热流密度计算出局部表面传热系数。结果表明,在不同的气体预热温度下,流道内气体的温度和气体扩散层表面的温差维持在3℃左右。气体扩散层表面的热流密度整体呈现出下降的趋势。靠近加热棒处的温度最高,但热流密度最低。相同的气体预热温度下,流道内气体和气体扩散层表面的温差对换热量的影响要大于温度梯度的影响;气体预热温度的上升对表面传热系数h的影响不大。30℃时,表面传热系数h值在450~750 W/(m2·;K)之间。40℃时,表面传热系数h在450~650 W/(m2·;K)之间。
提示:百度云已更名为百度网盘(百度盘),天翼云盘、微盘下载地址……暂未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