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不同识别元件的表面等离子体共振技术在食品安全检测中的研究进展》PDF+DOC
作者:颜朦朦,佘永新,洪思慧,张超,曹晓林,王猛强,王珊珊,郑鹭飞,金茂俊,邵华,金芬,刘海金,王静
单位:北京食品科学研究院
出版:《食品科学》2018年第23期
页数:9页 (PDF与DOC格式可能不同)
PDF编号:PDFSPKX2018230410
DOC编号:DOCSPKX2018230419
下载格式:PDF + Word/doc 文字可复制、可编辑
《基于适配体的功能化纳米探针在食品安全检测中的应用进展》PDF+DOC2018年第10期 周迎卓,王欣,刘宝林
《几种纳米材料在微生物检测中的应用》PDF+DOC2020年第01期 刘璐瑶,李美娟,全淑芬,陈丽丽
《检测环境污染物的适配体生物传感器研究进展》PDF+DOC 霍祥宇,邵炜惠,王梁华,胡波
《面向水环境监测的生物传感器研究》PDF+DOC2017年第12期 夏善红,边超,孙楫舟,谢勇,韩明杰,熊晨雨
《压电免疫传感器研究进展》PDF+DOC2008年第01期 卢澄,高志贤,潘家荣
《分子印迹仿生传感器及其在食品安全检测中的应用》PDF+DOC2014年第09期 孔令杰,潘明飞,方国臻,何鑫磊,夏寅强,王硕
《适配体传感器检测抗生素的研究进展》PDF+DOC2019年第01期 彭艳,叶泰,曹慧,袁敏,于劲松,黎燕,徐斐
《生物毒素的快速检测研究进展》PDF+DOC2018年第23期 宋清,吴倩,聂文芳,姚丽,徐建国,陈伟
《生物传感器在食品安全检测中的应用》PDF+DOC2004年第04期 许牡丹,张嫱
《纳米粒子在生物医学传感上的应用》PDF+DOC2009年第06期 刘传银
表面等离子体共振(surface plasmon resonance,SPR)技术传感器具有灵敏度高、无需标记、简单、成本低、可实时监测等优点,已在生命科学、新药研发、食品安全、环境污染检测等方面得到了广泛应用。而识别元件是SPR传感器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决定检测的专一性及灵敏度,因此识别元件的研究与发展至关重要。本文分别综述了以抗体、适配体、分子印迹聚合物、蛋白质、肽、酶为识别元件的SPR传感器在食品安全检测中近10年来的研究进展;重点分析了不同识别元件在SPR技术中的特点和优势;提出了今后SPR技术在食品安全检测中的技术难点及新应用前景。
提示:百度云已更名为百度网盘(百度盘),天翼云盘、微盘下载地址……暂未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