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胡展铭,史文奇,陈伟斌,张鹏骥 单位:国家海洋技术中心;中国海洋学会 出版:《海洋技术学报》2014年第06期 页数:8页  (PDF与DOC格式可能不同) PDF编号:PDFHYJS2014060220 DOC编号:DOCHYJS2014060229 下载格式:PDF + Word/doc 文字可复制、可编辑
《自主式深海海底溶质通量原位观测站研究进展》PDF+DOC 于新生,阎子衿,朱明亮,李栋,姜子可,崔尚公 《海洋牧场生态环境在线观测平台的研发与应用》PDF+DOC2017年第01期 王志滨,李培良,顾艳镇 《海底滑坡现场调查及原位观测方法研究进展》PDF+DOC2017年第10期 贾永刚,王振豪,刘晓磊,杨忠年,朱超祁,王晓丽,单红仙 《海洋环境观测技术的产业化》PDF+DOC1995年第01期 李允武 《海底固定监视系统中的光纤传感器阵列》PDF+DOC1991年第05期 洪伟年 《海床基海洋动力要素自动监测系统》PDF+DOC2004年第02期 孙思萍 《海洋观测技术》PDF+DOC2012年第01期 梁捷 《基于USB2.0的海床基自动监测平台数据接口单元的研究》PDF+DOC2007年第03期 黄战华,刘正,高瑞,张毅,蔡怀宇
  • 为实现海洋环境观测方式从低频、瞬时、静态观测向长期、连续、动态观测的跨越,海床基平台应用是其中的一条重要途径,而海床基结构设计是决定海床基调查或监测应用能否顺利实施的前提。通过对国内外海床基结构设计技术发展的归纳整理,将海床基结构设计划分为四个方面进行讨论,即支架保护系统、供电通信系统、安全保障系统和布放回收系统。其中,支架保护系统方面重点讨论搭载不同传感器和处于不同水深的海床基结构设计;供电通信系统方面分析了无缆、有缆接岸和有缆接浮标等形式的技术特点;安全保障系统方面重点关注防材料腐蚀、防生物附着和防泥沙淤积的方法和措施;布放回收系统方面介绍了目前采取的主要释放及回收方式的特点。通过比较分析,提出了今后我国海床基技术的发展方向。

    提示:百度云已更名为百度网盘(百度盘),天翼云盘、微盘下载地址……暂未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