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高伟鹏,贺国,刘树勇,杨理华 单位:中国声学学会 出版:《噪声与振动控制》2019年第06期 页数:7页  (PDF与DOC格式可能不同) PDF编号:PDFZSZK2019060070 DOC编号:DOCZSZK2019060079 下载格式:PDF + Word/doc 文字可复制、可编辑
《离散型变增益永磁同步电机超螺旋滑模观测器》PDF+DOC2018年第21期 张懿,吴嘉欣,韦汉培,张友泉,彭艳 《分散式自适应主动隔振控制算法研究》PDF+DOC2020年第13期 高伟鹏,贺国,杨理华,刘树勇 《基于自抗扰控制技术的表贴式永磁同步电机无位置传感器控制》PDF+DOC2019年第03期 丁曙光,刘维维,叶运骅,金昊 《6DOF并联机床的运动学解耦》PDF+DOC2001年第05期 刘洋,郭庆鼎 《信息融合技术及其在温湿度控制中的应用》PDF+DOC2004年第S1期 韩红芳,孙守昌,汪滨琦 《碱量加工设备自动控制系统》PDF+DOC2012年第05期 许慧,杨公源 《预紧式Stewart结构六维力/力矩传感器》PDF+DOC2011年第12期 赵磊,刘巍,巩岩 《智能自适应振动筛控制系统机理研究》PDF+DOC2011年第10期 朱晓梅,李贲,付林,张明洪,张万福 《握把力传感器的动态解耦补偿》PDF+DOC2008年第10期 包建东,王昌明 《六维力传感器静态标定及解耦研究》PDF+DOC2013年第01期 刘砚涛,郭冰,尹伟,吴兵
  • 自适应多通道主动隔振系统中,次级通道间的耦合会影响控制算法稳定性,且任一误差信号均参与所有控制信号的更新。针对通道数较少(n<4)的控制系统,提出一种矩阵解耦优化算法,主要思想是基于前馈补偿,在次级通道矩阵前插入解耦矩阵,实现次级通道解耦,使控制信号与误差信号之间一一对应,提高算法的稳定性和收敛速度。同时,为增强作动器与临近传感器之间传递函数的影响,解耦矩阵主对角元素被设为1,文中给出了解耦矩阵工程实现的具体方法。对算法进行仿真分析和试验,结果表明:矩阵解耦优化算法对双频线谱振动控制效果明显,同时使计算量减小,控制精度提高,平均振动衰减分别可达21.6 dB和10.9 dB。

    提示:百度云已更名为百度网盘(百度盘),天翼云盘、微盘下载地址……暂未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