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成孔径雷达星座发展综述》PDF+DOC
作者:耿旭朴,薛思涵
单位:国家基础地理信息中心;中国地理信息产业协会;黑龙江测绘地理信息局
出版:《》
页数:6页 (PDF与DOC格式可能不同)
PDF编号:PDFCHRK2017040190
DOC编号:DOCCHRK2017040199
下载格式:PDF + Word/doc 文字可复制、可编辑
《特约主编寄语》PDF+DOC2020年第02期 张兵,李新武
《合成孔径雷达在军事上的应用探讨》PDF+DOC 王建明
《加拿大“雷达卫星星座任务”及应用领域》PDF+DOC 李意,徐冰
《雷达对地观测技术与作用》PDF+DOC1994年第04期 郭华东
《加拿大遥感卫星计划——雷达卫星》PDF+DOC1989年第02期 E·Shaw,曲家惠
《EnviSat ASAR数据在水情监测中的应用》PDF+DOC 曹云刚,刘闯
《地震监测雷达卫星系统参数的设计》PDF+DOC2005年第02期 谌华,单新建,陈国浒,张景发,程滔
《星载SAR技术的发展趋势及应用浅析》PDF+DOC2012年第01期 邓云凯,赵凤军,王宇
《德国打算发展自己的光学卫星系统》PDF+DOC2010年第05期 顾聚兴
《基于STK的SAR卫星轨道预报设计与仿真》PDF+DOC2008年第01期 代明鑫,张文明,王雪松
自1978年第一颗星载SAR——Seasat-A发射以来,世界主要航天大国相继发射了多颗SAR卫星。几十年来,星载SAR传感器的性能不断提高,向着高分辨率、多极化、多模式和星座化等趋势发展。德国和意大利分别完成了SAR-Lupe(5颗)和COSMO-Sky Med(4颗)SAR卫星星座的布署,用于军事侦察或军民两用,欧空局和加拿大也正在积极开发SAR星座任务,甚至一些商业公司也开始研发小卫星SAR星座。SAR星座能够显著提高对地观测能力,既可以通过编队飞行进行双/多站、多角度或干涉成像,还可以通过多星组网大大缩短重访周期,满足对重点区域的密集观测需求。在SAR传感器和卫星平台都越来越小型化、低成本的背景下,星座组网正成为SAR对地观测发展的主要方向之一。
提示:百度云已更名为百度网盘(百度盘),天翼云盘、微盘下载地址……暂未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