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郝润喜,闫彩萍 单位:中国医院协会 出版:《中国药物与临床》2014年第02期 页数:4页  (PDF与DOC格式可能不同) PDF编号:PDFYWLC2014020370 DOC编号:DOCYWLC2014020379 下载格式:PDF + Word/doc 文字可复制、可编辑
《分子印迹技术在电化学中的应用》PDF+DOC2019年第02期 张兴,尚宏周,何俊男,王皓卿 《分子印迹技术及其在农药残留检测中的应用》PDF+DOC2019年第07期 王慎苓,朱化平,王传刚,王磊,郑振佳 《分子印迹技术研究进展》PDF+DOC2012年第05期 郭秀春,周文辉 《分子印迹技术在兽药残留分析中的应用》PDF+DOC2011年第01期 胡宇莉,何义刚,米自由,刘汉儒,苏亮 《分子印迹技术在天然药物有效成分提取分离中的应用》PDF+DOC2011年第02期 冯喜文,杜平,张利 《分子印迹技术在农药检测中的应用》PDF+DOC2010年第04期 刘赟,赵新颖,罗爱芹 《分子印迹技术在农兽药残留检测中的应用》PDF+DOC2015年第05期 何丛薇,王姣姣,赵春娟,高文惠 《分子印迹技术研究进展》PDF+DOC2014年第02期 刘喜阳,赵士举,潘振良 《分子印迹聚合物的最新研究进展》PDF+DOC2013年第12期 尚宏周,梁红玉,张小梅,孙晓然,张秀凤,韩利华 《分子印迹技术研究进展》PDF+DOC2011年第12期 李景景,郭玉蓉,池霞蔚,李卓
  • 分子印迹技术(molecular imprinting technique,MIT)的思想最早起源于20世纪40年代的免疫学,是模仿“抗原-抗体”识别原理制造一种针对目标分子的“印迹材料”,用于特异性识别目标分子。即以待测目标分子为模板,通过交联剂与功能单体进行聚合制备,得到单体-模板分子复合物,然后通过物理或化学手段除去目标分子,便得到分子印迹聚合物(molecular imprinted polymers,MIP),在这种聚合物中形成了与模板分子在空间和结合位点上相匹配的具有多重作用位点的空间立体构型。利用这种空间构型能够选择/识别模板分子。自1973年,Wulff等[1]报道首次成功制备了MIP并应用

    提示:百度云已更名为百度网盘(百度盘),天翼云盘、微盘下载地址……暂未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