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毛江鸿,崔磊,金伟良,许晨,何勇,任旭初,杨帆 单位:中国微米纳米技术学会;东南大学 出版:《传感技术学报》2014年第09期 页数:7页  (PDF与DOC格式可能不同) PDF编号:PDFCGJS2014090250 DOC编号:DOCCGJS2014090259 下载格式:PDF + Word/doc 文字可复制、可编辑
《结构裂缝的分布式光纤监测方法及试验研究》PDF+DOC2012年第01期 何勇,姜帅,毛江鸿,夏晋,金伟良 《一种用于混凝土结构裂缝监测的光纤传感器》PDF+DOC2019年第04期 杨杰,张凯,程琳,王赵汉,李亚明 《基于BOTDA的混凝土管双裂缝监测试验研究》PDF+DOC2020年第07期 何志文,赵新铭,叶宇霄,胡少伟 《混凝土裂缝的监测》PDF+DOC2006年第04期 李剑芝,孙宝臣,杜彦良,徐华 《分布式光纤裂缝传感器》PDF+DOC2004年第01期 江毅,Christopher K.Y.Leung 《分布式光纤传感技术在结构裂缝检测中的应用》PDF+DOC2003年第01期 丁睿,吴永红,刘浩吾 《树脂基碳纤维智能层电测混凝土表面裂缝宽度》PDF+DOC2011年第07期 邓友生,田青芸 《基于导电膜电阻拉—敏效应的混凝土裂缝分布式监测技术》PDF+DOC2010年第02期 邓安仲,赵启林,李胜波,沈小东,石宏伟 《拉西瓦拱坝混凝土温度监测中的分布式光纤技术应用研究》PDF+DOC2009年第03期 李笃权,赵保军,张莉 《光纤传感混凝土碳纤维材料状态监测技术展望》PDF+DOC2015年第32期 刘宏月,芮棽
  • 钢筋混凝土结构的裂缝宽度超过规范限值后会引起渗水、钢筋锈蚀等问题,破坏混凝土结构的整体性和安全性。结构裂缝监测是评估结构安全性的重要依据之一,分布式光纤裂缝监测技术(BOTDA/R)可有效避免点式检测空间不连续造成的漏检现象。本文根据钢筋混凝土结构裂缝形成机理和前期研究提出的斜交光纤组裂缝监测方法,对混凝土裂缝光纤监测进行了参数敏感性分析。分析结果表明采用斜交光纤组可跟踪监测宽度大于0.04mm以上的裂缝发生及开展过程。依据分析结果,本文改进了光纤布设方式监测混凝土微裂缝,实现了微裂缝的发生及开裂路径的监测。本文通过钢筋混凝土梁的静载试验,分别验证了梁侧全面粘结光纤的微裂缝识别和梁底斜交光纤组的裂缝宽度跟踪监测的有效性。

    提示:百度云已更名为百度网盘(百度盘),天翼云盘、微盘下载地址……暂未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