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空域一次高空致灾冰粒过程的可预报性分析》PDF+DOC
作者:徐琪,慕熙昱,刘韻蕊,孙磊
单位: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
出版:《高原气象》2015年第01期
页数:11页 (PDF与DOC格式可能不同)
PDF编号:PDFGYQX2015010280
DOC编号:DOCGYQX2015010289
下载格式:PDF + Word/doc 文字可复制、可编辑
《多源观测在快速更新同化系统中的敏感性试验》PDF+DOC2017年第01期 王晓峰,王平,张蕾,李佳,许晓林
《德州市一次区域性暴雨的诊断分析》PDF+DOC2015年第22期 周成,杨学斌
《雷达对冰雹灾害落区的跟踪及鉴定》PDF+DOC2019年第03期 王丽荣,李姣,张素云,曹春莉
《2014年5月21日沈阳一次冰雹天气过程分析》PDF+DOC2018年第10期 蒋超,曹世腾,杨磊
《新疆阿克苏东、西部雹云和非雹云雷达临近指标的统计特征值》PDF+DOC2000年第04期 张春良,李斌,伍志方,杨红,黄钢,张新宁
《灾害天气的识别和自动预警》PDF+DOC2006年第04期 孙莹,寿绍文,沈新勇,周文志
《滇中地区冰雹天气雷达反射率强度及高度特征分析》PDF+DOC2010年第11期 唐学军,唐志勇,吴彩彬
《泰顺4.7特大冰雹分析总结》PDF+DOC2010年第08期 程华利
《20080621航空天气风险的预警及其调控分析》PDF+DOC2009年第02期 宋金花,谢斌
《2010年10号台风“莫兰蒂”强度特征雷达分析》PDF+DOC2013年第S2期 张远飞,刘爱鸣,黄铃光
利用常规天气分析、雷达资料分析及数值模拟对2011年8月10日南京附近一次引发航空灾害的对流天气过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对飞机受损部位检查后推断此次灾害由雹击造成,但是地面未观测到冰雹。当日南京处于副热带高压外围、河套低涡槽前的西南气流中,且位于低层切变线附近,具备发生强对流的潜在条件。垂直方向水汽呈上干下湿分布特征,利于形成冰雹。雷达资料也分析出此次对流系统发展高度较高,核心反射率因子强度较强,垂直累积液态水含量及冰雹指数都较高。从雷达反射率分析得到中气旋、中层径向辐合等特征。此次对流系统的流场结构及动力配置与典型冰雹云一致。此次过程为多单体风暴引发的高空冰雹/霰过程。冰粒子尺寸小,产生高度高,地面温度高,导致冰雹在下降过程中融化。
提示:百度云已更名为百度网盘(百度盘),天翼云盘、微盘下载地址……暂未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