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陈悦,崔大付,蔡浩原,王军波,王于杰 单位: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四十九研究所 出版:《传感器与微系统》2006年第12期 页数:4页  (PDF与DOC格式可能不同) PDF编号:PDFCGQJ2006120270 DOC编号:DOCCGQJ2006120279 下载格式:PDF + Word/doc 文字可复制、可编辑
《表面等离子体子共振传感器I:基本原理》PDF+DOC2000年第04期 赵晓君,陈焕文,宋大千,牟颖,张寒琦,金钦汉 《表面等离子体共振技术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PDF+DOC2006年第03期 缪璐,张水华,刘仲明 《表面等离子体谐振技术及其生物传感器研究》PDF+DOC2003年第03期 李远红 《表面等离子体谐振(SPR)生化分析仪的研制》PDF+DOC2001年第06期 崔大付,李向明,蔡浩原,李亚亭,郑自攀,陈翔 《SPR传感技术的发展与应用》PDF+DOC2005年第11期 刘国华,常露,张维,邝丽丽,尹文武,牛文成 《基于相位检测SPR生物传感器的数值模拟》PDF+DOC2003年第02期 余兴龙,闫子波,王鼎新 《SPR技术在生物、生化分析以及临床免疫学中的应用》PDF+DOC2003年第04期 元秀华,刘德明,金四化,杨波,吴雄文,尹丙姣 《SPR生物传感器的应用现状与发展趋势》PDF+DOC2011年第04期 王佳,周健 《SPR传感技术在生物医学工程中的研究与应用》PDF+DOC2008年第06期 米永巍,刘国华,张维 《表面等离子共振传感技术的发展与应用》PDF+DOC2006年第06期 符运良,傅军,吴英才,袁一方
  • 表面等离子体谐振(SPR)生化传感器相比传统的生化分析方法具有诸多优点,而小型化则是其发展趋势之一。研制了一款小型便携式M in iSPR-2005型SPR生物传感器,实验结果表明:仪器具有较好的性能,其检测灵敏度达5.4×10-5R IU(折射率单位)。最后,讨论了仪器存在的主要问题。

    提示:百度云已更名为百度网盘(百度盘),天翼云盘、微盘下载地址……暂未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