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饶丰,叶志清,胡春香,吴木生 单位:海南师范大学 出版:《海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第01期 页数:4页  (PDF与DOC格式可能不同) PDF编号:PDFHNXZ2006010110 DOC编号:DOCHNXZ2006010119 下载格式:PDF + Word/doc 文字可复制、可编辑
《光纤生物传感器换能技术进展及商品化展望》PDF+DOC2000年第03期 王深琪,闫玉华,李世普 《应用SPR生物传感器检测酸菜发酵液中大肠杆菌》PDF+DOC2010年第06期 张文浩,郑先哲,初国超 《基于SPR传感器检测的教学实践》PDF+DOC 杨东侠,刘安平,何光宏,韩忠,张选梅 《基于多孔金属层结构的表面等离子共振生物传感器》PDF+DOC2019年第03期 李继远,韩梅 《SPR传感器光学参数的确定及应用》PDF+DOC2001年第02期 岳萍,梁宏晞,顾月清,顾建华 《分子印迹膜SPR传感器检测氯磺隆的方法》PDF+DOC2011年第04期 张璐璐,崔大付,蔡浩原,李辉,孙建海,陈兴 《运用表面等离子共振(SPR)生物传感器检测转基因玉米的研究》PDF+DOC2009年第02期 肖守斌 《基于SPR的微创血糖仪的研制》PDF+DOC2008年第08期 韩秋波,张力新,曹玉珍,许可欣 《表面等离子体共振(SPR)薄膜传感器的研究》PDF+DOC2006年第03期 符运良,袁一方,陈抱雪 《基于SPR技术的生物传感器研究进展》PDF+DOC2013年第15期 徐华,顾大勇
  • 提出了一种由高折射率纤芯/波导层/金属薄膜包覆层/被检测物层构成的四层结构表面等离子共振光纤生物传感器.对其研究发现:这种传感器能够很好地感应待测物的折射率,与三层薄膜结构光纤 SPR 传感器相比其衰减峰非常尖锐,这说明其损耗小且分辨力高, 适合长距离、高精度、高分辨力场合的测量,对生物医学中的免疫反应实时检测及表面显微技术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提示:百度云已更名为百度网盘(百度盘),天翼云盘、微盘下载地址……暂未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