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新型C5a受体C5L2结合域的信息学及其结合力的初步研究》PDF+DOC
作者:宋蓉,李元朝,吕凤林,吴玉章,胡承香,陈月
单位:第三军医大学
出版:《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07年第06期
页数:4页 (PDF与DOC格式可能不同)
PDF编号:PDFDSDX2007060000
DOC编号:DOCDSDX2007060009
下载格式:PDF + Word/doc 文字可复制、可编辑
《表面等离子体共振技术在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研究中的应用》PDF+DOC2009年第11期 杨彦,戴宗,邹小勇
《SPR生物传感器研究综述》PDF+DOC2006年第04期 刘小林
《表面等离子共振技术在定量分析中的应用和研究》PDF+DOC2018年第01期 陈朗东,董中云,吕狄亚,朱臻宇,陆斌,曹岩
《表面等离子共振与超高阶导模》PDF+DOC2018年第03期 曹庄琪
《利用光学生物传感技术筛选C5a拮抗多肽》PDF+DOC2004年第03期 巫振洪,吕凤林,李元朝,吴玉章
《表面等离子体子共振传感器Ⅲ:应用和进展》PDF+DOC2001年第02期 陈焕文,牟颖,赵晓君,宋大千,张寒琦,金钦汉
《表面等离子体共振光谱技术与电化学方法联用及其应用》PDF+DOC2013年第01期 包宇,毛燕,王伟,李正刚,牛利
《菲咯啉铜配合物与组蛋白H1的相互作用》PDF+DOC2008年第04期 蔡小强,潘逆娜,郑忠亮,邹国林
《SPR技术分析生物分子相互作用的研究方法》PDF+DOC2008年第01期 黄汉昌,姜招峰,朱宏吉
《石英晶体微量天平传感器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进展》PDF+DOC2013年第22期 王飞,李晓明,李建勇,朱乐东,张启华
目的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人C5L2受体的配体结构域,并进一步利用生物分子相互作用测定技术(biomo-lecular interaction analysis,BIA)研究其与配体C5a分子间的相互作用。方法以人C5L2蛋白的氨基酸序列为基础,利用网络分析软件以及Goldkey计算机分析软件对人C5L2蛋白二级结构及亲水性、抗原性、可及性、柔韧性、表位等参数进行综合分析,确定可能与rhC5a结合的区域肽段序列,Fmoc方法固相多肽合成候选的结合位多肽,采用IAsysPlus生物传感器系统,以rhC5a为固定相,分别以这些候选结合位多肽为流动相,测定与rhC5a的结合力。结果合成多肽N2(第12~22位)、C3(第265~275位)可与C5a发生特异性结合,结合率分别为53%和23%。结论人C5L2分子第3~22、179~183、190~195、265~275位等区域满足各项指标,最可能是其配体C5a的结合域。
提示:百度云已更名为百度网盘(百度盘),天翼云盘、微盘下载地址……暂未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