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信息熵的D-S证据理论及其在传感器融合中的应用》PDF+DOC
作者:姚宝成,韩学东
单位:中国航天科工集团第二研究院706所
出版:《计算机工程与设计》2007年第11期
页数:4页 (PDF与DOC格式可能不同)
PDF编号:PDFSJSJ2007110660
DOC编号:DOCSJSJ2007110669
下载格式:PDF + Word/doc 文字可复制、可编辑
《D-S证据理论在多传感器融合中的应用》PDF+DOC2001年第03期 刘怀国,吴陈,张冰
《基于模糊C均值聚类和D-S证据理论的多传感器信息融合技术研究》PDF+DOC2008年第05期 张公永,王平,张佑春
《D-S证据理论在多传感器信息融合中的改进》PDF+DOC 李向莉,吕建平
《D-S证据理论在通信雷达一体化侦察系统对武器平台识别中的应用》PDF+DOC2004年第06期 王勇,毕大平
《基于D-S证据理论的多特征数据融合算法》PDF+DOC2010年第07期 宋建勋,张进,吴钦章
《D-S证据理论在移动机器人中的应用》PDF+DOC2009年第05期 刘振宇,苏丽颖,余跃庆
《D-S证据理论的改进及其在无损检测中的应用》PDF+DOC 冯严冰
《D-S证据理论的推广在多传感器信息融合中的应用》PDF+DOC2008年第03期 裴万里,王翔
《组合D-S证据理论在多传感器信息融合中的应用》PDF+DOC2006年第S1期 陈玉坤,司锡才,郜丽鹏
《D-S证据理论在带式输送机故障诊断中的应用》PDF+DOC2013年第01期 王莉,吴定会
从证据本身和证据之间的相互关系两个方面分析了证据的可信度及相应在融合过程中获得的权重,引入了证据信息熵的概念,并给出了从证据本身确定可信度的方法。为了从证据之间的相互关系考察证据的可信度,给出了描述证据间相互支持的模糊关系矩阵,并依此来影响各传感器对于融合数据的重要性。实验验证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和鲁棒性。
提示:百度云已更名为百度网盘(百度盘),天翼云盘、微盘下载地址……暂未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