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黄汉昌,姜招峰,朱宏吉 单位: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信息研究所 出版:《生物技术通报》2008年第01期 页数:5页  (PDF与DOC格式可能不同) PDF编号:PDFSWJT2008010290 DOC编号:DOCSWJT2008010299 下载格式:PDF + Word/doc 文字可复制、可编辑
《表面等离子共振技术在定量分析中的应用和研究》PDF+DOC2018年第01期 陈朗东,董中云,吕狄亚,朱臻宇,陆斌,曹岩 《SPR生物传感器在生命科学及在航天医学中的应用》PDF+DOC2005年第03期 王春艳,李莹辉,熊江辉,谭映军,聂捷琳,刘学勇 《SPR生物传感器测定胰蛋白酶与抑制剂的相互作用》PDF+DOC2003年第02期 杨帆,杨秀荣 《表面等离子共振生物传感技术及仪器化的过去、现在与未来》PDF+DOC2012年第03期 定翔,余兴龙,耿俊清 《SPR技术在免疫学研究中的应用》PDF+DOC2009年第09期 刘萍,辛现良,耿美玉 《SPR传感技术在生物医学工程中的研究与应用》PDF+DOC2008年第06期 米永巍,刘国华,张维 《表面等离子体谐振技术及其生物传感器研究》PDF+DOC2003年第03期 李远红 《SPR生物传感器研究综述》PDF+DOC2006年第04期 刘小林 《多通道SPR影像传感器及其对DNA的特异性检测》PDF+DOC2006年第11期 刘国华,张福海,俞梅,贾芸芳,张维,岳钊,常露,牛文成 《SPR生物传感器在临床医学检验中的应用》PDF+DOC2006年第08期 缪璐,刘仲明,张水华
  • 生物分子的活性功能是通过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来实现的,了解这种相互作用的关系对生命科学的研究及揭示生命发生发展的基本机制具有着重要的意义。基于表面等离子共振(SPR)的分析分子相互作用(BIA)的技术是新型的生物传感技术,其无需标、能实时跟踪检测生物分子间结合、解离的整个过程,通过分析传感图谱获取分子相互作用的模式和动力学常数等方面的信息。SPR是研究生物分子相互作用的强有力工具,SPR技术已被广泛应用于生命科学领域的研究,并且显示出广阔的应用前景。概述了SPR技术原理、分析方法及其评述了其存在的问题。

    提示:百度云已更名为百度网盘(百度盘),天翼云盘、微盘下载地址……暂未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