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李春香,王玲玲,徐婉珍,李松田,邓月华,闫永胜 单位:钢铁研究总院 出版:《冶金分析》2008年第12期 页数:10页  (PDF与DOC格式可能不同) PDF编号:PDFYJFX2008120110 DOC编号:DOCYJFX2008120119 下载格式:PDF + Word/doc 文字可复制、可编辑
《分子印迹技术在食品安全检测中的应用》PDF+DOC2011年第13期 杨卫海,张吉,夏明星,徐月静,严守雷,王清章 《分子印迹技术在医药化工中的应用》PDF+DOC2004年第12期 张丽丽,彭涛,王林,王正平 《分子印迹技术及应用》PDF+DOC2002年第09期 王庆利,何丹,郑晓冬,孙萍 《分子印迹技术及其应用》PDF+DOC2012年第34期 杜永芳,方向红,孙文娟 《分子印迹技术及其应用研究新进展》PDF+DOC2012年第03期 马大鹏 《分子印迹聚合物制备与应用》PDF+DOC 姜忠义 《分子印迹聚合物的制备及其应用》PDF+DOC2011年第03期 王晓慧,张艳梅,于浩强,李良波,孟平蕊 《分子印迹电化学传感器研究最新进展》PDF+DOC2009年第04期 熊力 《分子印迹聚合物的制备方法及应用进展》PDF+DOC2009年第04期 齐小玲,王悦秋,张朔瑶,魏双,邓安平 《分子印迹技术在兽药残留检测方面的研究进展》PDF+DOC2007年第06期 朱馨乐,孙雷,刘琪
  • 分子印迹技术具有专一性和高选择性的特点,其技术关键是功能单体和模板分子的筛选、聚合及模板分子的洗脱。分子印迹聚合物的制备方法主要有:包埋法、亲和印迹法、冷冻干燥法、表面印迹法等。在分析化学中分子印迹技术广泛用于色谱分析、环境痕量分析、膜分离、手性物质拆分,也可用于分离/富集金属离子、样品前处理、传感器、中药有效成分筛选等。从分子水平上认识分子印迹和识别的机理,探索新的合成方法,实现分子印迹技术从有机相向水相过渡、从非极性溶剂环境转向极性溶剂环境,不断扩展新的应用领域是该技术今后的研究方向。

    提示:百度云已更名为百度网盘(百度盘),天翼云盘、微盘下载地址……暂未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