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励表面等离子共振的金属薄膜最佳厚度分析》PDF+DOC
作者:吴英才,顾铮(一先)
单位:中国物理学会
出版:《》
页数:5页 (PDF与DOC格式可能不同)
PDF编号:PDFWLXB2008040490
DOC编号:DOCWLXB2008040499
下载格式:PDF + Word/doc 文字可复制、可编辑
《表面等离子共振谱半波全宽的算法探讨》PDF+DOC2010年第01期 吴英才,顾铮先
《基于等离子体共振效应的光纤表面等离子体共振传感器的理论研究》PDF+DOC2016年第09期 付丽辉,尹文庆
《基于红外波长的新型传感器设计与计算分析》PDF+DOC2016年第07期 谢鹏,张红梅
《基于宽带光源的光纤SPR特性的仿真及实验分析》PDF+DOC2015年第01期 李婷婷,邢砾云,孙玉锋,王敏,崔洪亮
《建筑控制的8孔光子晶体光纤表面等离子共振传感器设计》PDF+DOC 王锐
《栅状膜双芯D型PCF折射率传感器》PDF+DOC2020年第05期 房黎明,陈鹤鸣
《光纤生物传感器换能技术进展及商品化展望》PDF+DOC2000年第03期 王深琪,闫玉华,李世普
《高灵敏度振荡场生物传感器的理论与实验研究》PDF+DOC2011年第02期 肖平平,胡红武,殷澄,曹庄琪
《分子印迹膜SPR传感器检测氯磺隆的方法》PDF+DOC2011年第04期 张璐璐,崔大付,蔡浩原,李辉,孙建海,陈兴
《基于光纤光栅应变传感器在斜拉桥健康监测系统中的应用》PDF+DOC2013年第S1期 冯金强,韩晓健,钱晓旭
根据电磁场在金属薄膜中的能量分布规律和金属薄膜具有复介电常数的特点,对激励表面等离子共振的金属薄膜的最佳厚度进行了探讨.指出金属薄膜的最佳厚度与激励光波长和金属薄膜的折射率有关,建立了描述它们之间关系的数学表达式,并用实验方法进行验证.将理论结果与他人的测量结果进行对比后发现,两者符合较好.研究结果表明:在角度调制下的表面等离子共振传感器,为了获得更高的灵敏度,可根据激励光波长和金属薄膜折射率的虚部确定所要制备金属薄膜的最佳厚度;在波长调制下,则由中心波长和折射率的虚部确定金属薄膜的最适宜使用厚度。
提示:百度云已更名为百度网盘(百度盘),天翼云盘、微盘下载地址……暂未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