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刘茜倩,许雪梅,李维,吴建好,王华,夏辉 单位:中国微米纳米技术学会;东南大学 出版:《传感技术学报》2008年第01期 页数:5页  (PDF与DOC格式可能不同) PDF编号:PDFCGJS2008010100 DOC编号:DOCCGJS2008010109 下载格式:PDF + Word/doc 文字可复制、可编辑
《光纤倏逝波生物传感器探针新的几何设计》PDF+DOC2008年第01期 刘茜倩,许雪梅,李维,叶俊华,吴爱军,吴建好,王华 《光纤倏逝波生物传感器的结构研究》PDF+DOC2005年第02期 邓立新,冯莹 《基于倏逝波的光纤生物传感器研究》PDF+DOC2005年第11期 邓立新,冯莹,魏立安,柳珑 《光纤免疫生物传感器的探针设计》PDF+DOC2004年第03期 邓立新,冯莹,唐波 《光纤倏逝波传感器探针灵敏度分析》PDF+DOC2008年第02期 李维,许雪梅,刘茜倩,吴爱军,叶俊华,王华,吴建好,夏辉 《光纤生物传感器中的探针匹配研究》PDF+DOC2006年第04期 邓立新,冯莹,魏立安,柳珑 《三维微力探针传感器技术研究》PDF+DOC2009年第02期 王鑫垚,吴伟,林启敬,赵玉龙 《基于折射率调制原理的光纤生物传感器的研制》PDF+DOC2011年第09期 吴鹏,秦水介 《一种基于激光加工微型通道的光纤生物传感器》PDF+DOC2009年第05期 白忠臣,姜崇杰,秦水介,李静,张欣 《检测水中急性毒性污染物的发光细菌光纤传感器的研究》PDF+DOC2008年第02期 于海,何苗,蔡强,张理兵
  • 对免疫型光纤生物传感器的关键部件——光纤探针进行了分析。以模式匹配理论计算出的匹配半径为基础,采用图解法分析激发光在锥型光纤探头中的光线传输轨迹。根据倏逝波透射深度与光线入射角之间的关系,结合不同形状的探针内面对光线反射角的影响,提出抛物线锥形光纤探头,并对抛物线参数进行了比较。计算结果表明,为使入射光在均匀感应部分激发的能量最大,入射角在锥形感应部分必须满足在锥形终端最小且刚好是临界角的条件。通过对抛物线参数的选择,在锥形过渡段入射角在满足全反射的同时更接近于临界角,从而激发出更大的倏逝波,并与实验结果较好地符合。

    提示:百度云已更名为百度网盘(百度盘),天翼云盘、微盘下载地址……暂未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