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椎峡部重建内固定器的设计及应用实验》PDF+DOC
作者:郝永宏,邓树才,赵合元,孙志明,李建江,周静,王志彬,徐瑾,于顺禄,王林森,王瑞林
单位:中国康复医学会;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出版:《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2009年第04期
页数:4页 (PDF与DOC格式可能不同)
PDF编号:PDFZXCW2009040090
DOC编号:DOCZXCW2009040099
下载格式:PDF + Word/doc 文字可复制、可编辑
《椎体横截面积计算方法改进的实验》PDF+DOC2008年第39期 刘建宇,江大雷
《融合与非融合稳定方式对损伤性腰椎活动影响的对比》PDF+DOC2017年第31期 宋红芳,张雯,张强,刘志成
《原发性肺冲击伤生物力学研究概述(-)》PDF+DOC1994年第01期 赵敏,王正国
《垫枕对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治疗作用的生物力学研究》PDF+DOC1991年第03期 毕大卫,尚天裕,高瑞亭
《长征医院开展枕颈部生物力学研究》PDF+DOC1993年第02期 贾连顺,卢一生
《加套筒改良Harrington技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生物力学》PDF+DOC1992年第02期 罗卓荆,沈根标,张西正
《轴向加载时腰椎间隙高度变化对腰椎负荷分布的影响》PDF+DOC2006年第04期 林飞跃,尹晓明,李康华,宋先村
《家兔胫骨骨折愈合过程中断端轴向位移的研究》PDF+DOC2010年第03期 苏永强,董福慧,刘斌
目的探讨腰椎峡部重建内固定器治疗腰椎峡部不连的临床应用可行性及价值,为其临床应用奠定基础。方法取健康山羊16只,体重22.65~31.22kg,建立L5腰椎峡部不连动物模型。将动物随机分为2组,每组8只,分别为单纯植骨组(于峡部不连处单纯植入自体髂骨0.8~1.1g)和内固定植骨组(先安装内固定器再于峡部不连处植入自体髂骨0.8~1.1g)。于术后8周处死动物行影像学、大体和组织学观察。同时进行生物力学实验:取自愿捐赠椎体标本5个,来源于男4例,女1例;年龄35~51岁。于L5椎体左峡部横断,造成腰椎峡部不连模型。将微型位移传感器置于峡部断端,电子万能试验机模拟腰椎峡部重建内固定器施力方向,以2mm/min的速度匀速加载,用动态数据采集分析仪同步收集峡部断端的形变值。全部加载直至标本发生骨破坏,观察位移传感器是否发生形变及腰椎峡部断端处是否发生闭合。结果实验动物均无因手术原因造成的神经损伤或死亡,术后麻醉清醒后即活动,无伤口感染发生。术后8周腰椎双斜位X线片和大体观察均显示,内固定植骨组峡部融合率为100%,显著高于单纯植骨组的62.5%(P<;0.05)。.....。
提示:百度云已更名为百度网盘(百度盘),天翼云盘、微盘下载地址……暂未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