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朱红松,徐勇军,李晓维,孙利民 单位: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中国计算机学会 出版:《计算机研究与发展》2009年第07期 页数:12页  (PDF与DOC格式可能不同) PDF编号:PDFJFYZ2009070030 DOC编号:DOCJFYZ2009070039 下载格式:PDF + Word/doc 文字可复制、可编辑
《无线传感器网络中多源协同ARQ系统性能研究》PDF+DOC2016年第05期 周永强,黎锁平,侯尚林 《无线传感器网络中平均时延约束的自适应休眠机制》PDF+DOC 朱赟,唐玉春,白承森,谢江蓉 《基于RSSI的无线传感器网络ARQ差错控制策略》PDF+DOC2011年第09期 姚武军,丁谊,魏立线,杨晓元 《无线传感器网络中混合ARQ性能分析》PDF+DOC2010年第08期 王海林,张宝贤,黄河清,道远 《无线传感器网络中协作ARQ协议能量效率分析及优化》PDF+DOC2010年第04期 王绍青,聂景楠 《无线传感器网络中基于分簇的协同传输协议》PDF+DOC2009年第04期 赵海涛,习勇,魏急波,王丽洁 《无线传感器网络基于通信距离的协作ARQ策略》PDF+DOC2012年第10期 靳勇,白光伟,常晋义 《无线传感器网络的连通成簇算法》PDF+DOC2008年第11期 徐鹏飞,陈志刚 《用于工业监测的无线传感器网络多径路由协议》PDF+DOC2008年第05期 于海斌,李邦祥,曾鹏,王军 《基于概率可通链路的无线传感器网络栅格路由》PDF+DOC2008年第09期 刘湘雯,于宏毅,侯惠峰,胡捍英
  • 传感器网络应用通常部署在如地下停车场、煤矿井下通道等条件复杂的环境中.这种复杂环境使短距离无线通信变得低效.早期传感器网络通信协议更多关注网络连通问题,较少考虑信道特性对协议的影响.随着对短距离无线链路特性认识的加深,人们尝试使用如链路估计、不相交多路径、缠绕多路径等机制提高网络抵达率和能量效率.通过模型分析了基于ARQ的多链路传输机制,给出该机制优于单链路的充分条件,同时分析了冲突对于网络效率的影响,并通过NS2验证模型分析的各项结论。

    提示:百度云已更名为百度网盘(百度盘),天翼云盘、微盘下载地址……暂未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