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游春苹,吴正钧,王荫榆,孔继烈,刘宝红,郭本恒 单位:中国仪器仪表学会 出版:《化学传感器》2009年第03期 页数:7页  (PDF与DOC格式可能不同) PDF编号:PDFHXCH2009030030 DOC编号:DOCHXCH2009030039 下载格式:PDF + Word/doc 文字可复制、可编辑
《纳米材料在电化学生物传感器中的应用》PDF+DOC2015年第05期 周艳,蔡怡珊,郑晖,宋良萍 《纳米生物传感器的研究进展》PDF+DOC2013年第05期 张文毓 《纳米材料修饰的电化学生物传感器在肿瘤标志物检测中的应用》PDF+DOC2020年第09期 马霄,谢宝鲜 《无酶葡萄糖传感器技术研究进展》PDF+DOC2018年第24期 肖棹月 《纳米传感器的研究现状与应用》PDF+DOC2008年第01期 刘凯,邹德福,廉五州,马丽铃,马丽敏,陈志东 《纳米技术在生物传感器中的应用研究进展》PDF+DOC2008年第03期 高盐生,董江庆,徐晓燕 《纳米金、碳纳米管和纳米线及其在电化学生物传感器研究中的应用》PDF+DOC2008年第10期 王琦,张宏芳,骆凯,郑建斌 《纳米材料在免疫传感器中的应用》PDF+DOC2007年第12期 欧海龙,夏成,张洪友 《纳米材料在免疫传感器中的应用》PDF+DOC2007年第07期 欧海龙,夏成,张洪友 《碳纳米管在生物医药领域的应用研究进展》PDF+DOC2015年第10期 雷冬梅,孙岩,赵闻迪,陈晓浪,李孝红,张志斌
  • 生物传感技术结合了信息技术与生物技术,涉及化学、生物学、物理学以及电子学等交叉学科,在医药工业、食品检测和环境保护等诸多领域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其中电化学生物传感器以其高选择性、高灵敏度、高检测速度和易于微型化以及便于在线监测等特点得到广泛研究和应用。其研制过程中的一个关键因素是生物分子的固定化。纳米技术的兴起为此带来无穷想象和诸多可能。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纳米材料如纳米颗粒、碳纳米管、纳米多孔材料和介孔材料等,被用于生物组分的固定,在保持固定化生物组分活性的同时又促进有效的电子转移。按照结构的不同类别,综述了近十年来纳米材料在电化学生物传感器方面的研究和应用进展。

    提示:百度云已更名为百度网盘(百度盘),天翼云盘、微盘下载地址……暂未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