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熊旺平,周娴,黄益群,余兆仲 单位:江苏省中医药学会;江苏省中西医结合学会;江苏省针灸学会 出版:《江苏中医药》2010年第11期 页数:3页  (PDF与DOC格式可能不同) PDF编号:PDFJSZY2010110590 DOC编号:DOCJSZY2010110599 下载格式:PDF + Word/doc 文字可复制、可编辑
《脉象信息分析法的研究进展》PDF+DOC2017年第10期 李雪,李福凤 《从脉诊仪谈中医脉诊客观化》PDF+DOC2017年第01期 李甜,刘雪梅,刘媛,陆小左 《中医脉诊标准研究的若干探讨》PDF+DOC2007年第03期 陆小左,石强,邢淑丽,曹宏梅 《寸口三部九候脉诊客观化研究进展》PDF+DOC2016年第05期 张绍良,张志枫,许家佗 《脉诊检测分析仪的研究进展与新思路》PDF+DOC2017年第01期 蒋颖,刘聪颖,张亚丹,汤伟昌 《中医脉象传感器的研究进展》PDF+DOC2005年第01期 燕海霞,王忆勤,李福凤 《基于远程的便携式脉象采集系统设计》PDF+DOC2020年第02期 孙中傲,赵建华,李亚,白小艳,陈兴文,刘燕 《基于中医脉诊三部理论的多导脉象检测系统》PDF+DOC2006年第03期 沙洪,徐元景,王滨,任超世 《中医四诊信息数字化研究现状评析》PDF+DOC2007年第03期 王忆勤,李福凤,燕海霞,姚笛 《中医脉诊传感器的研制与应用》PDF+DOC2006年第02期 顾星,王方
  • 脉诊是我国传统医学最早创用的独特的诊断方法,脉诊数字化是涉及中医学、西医学、物理学、生物学、计算机学工程学等多门学科的系统工程,研究主要涉及压力脉图、超声脉图等。数字化研究的目的在于使脉诊逐步走向定量化、标准化,并用以指导临床工作。在现阶段,检测方法还没有形成规范化、标准化的脉象语言。但是在某些较为成熟的领域,如压力脉图的检测法和图形特征点上,已经取得了一定的共识。如何把传统中医理论和现代科学理论结合在一起,从病因、病机、局部和整体、人体和环境等多方面、多层次地研究脉诊问题,尤其是认识中医证候与脉图之间的必然联系,是一个漫长而艰巨的工作,有待进一步研究。

    提示:百度云已更名为百度网盘(百度盘),天翼云盘、微盘下载地址……暂未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