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地区OMI和SCIAMACHY臭氧柱总量观测结果比较》PDF+DOC
作者:肖钟湧,江洪
单位:中国环境科学学会
出版:《中国环境科学》2011年第04期
页数:11页 (PDF与DOC格式可能不同)
PDF编号:PDFZGHJ2011040010
DOC编号:DOCZGHJ2011040019
下载格式:PDF + Word/doc 文字可复制、可编辑
《光学传感器收集数据测绘大气气体》PDF+DOC1995年第01期 Y.A.Cart,顾聚兴
利用臭氧观测仪(OMI)和扫描成像大气吸收光谱仪(SCIAMACHY)传感器反演的臭氧总量数据,结合从世界臭氧与紫外线辐射数据中心(WODUC)获取的地面观测臭氧总量数据进行验证,对比2种不同卫星遥感反演的臭氧总量产品优缺点,并分析亚洲地区臭氧总量的时空特征.结果表明,OMI反演的结果比SCIAMACHY的结果更好,而且具有更高的时间和空间分辨率.臭氧总量存在明显的季节变化,在低纬度地区最大值出现在4或5月,最小值在11或12月,而在高纬度地区则分别出现在2月或3月和8月或9月.臭氧总量纬度地带性分布明显,并随着纬度增加而逐渐上升,在10°;N~30°;N之间,臭氧总量增长平缓,在30°;N~50°;N之间,臭氧总量快速增大.在青藏高原地区出现臭氧低值区,并在青藏高原东面的横断山脉向低纬度延伸,隔断了臭氧总量的纬度地带性分布.臭氧总量变化在不同纬度呈现不同的模式,距平值随纬度的增大波动随之增大.纬度最低的站点(216)臭氧总量距平值变化最小,最大只有30 DU;而纬度最高的站点(326)臭氧总量距平值变化可达180 DU以上。
提示:百度云已更名为百度网盘(百度盘),天翼云盘、微盘下载地址……暂未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