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赵兰平,牛欣,李海燕,朱庆文,杨学智,侯淑涓,徐艳如,穆建萍,张健 单位:北京中医药大学 出版:《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11年第12期 页数:4页  (PDF与DOC格式可能不同) PDF编号:PDFJZYB2011120170 DOC编号:DOCJZYB2011120179 下载格式:PDF + Word/doc 文字可复制、可编辑
《地层孔隙压力随钻检测装置的设计》PDF+DOC2017年第08期 王灏 《从脉诊仪谈中医脉诊客观化》PDF+DOC2017年第01期 李甜,刘雪梅,刘媛,陆小左 《双路中医脉象检测方法的研究》PDF+DOC2000年第01期 汤伟昌,孙汉钧,李斌芳 《基于相关分析的多维脉搏信号获取》PDF+DOC2006年第06期 张爱华,余冬 《基于嵌入式ZigBee技术的农田信息服务系统设计》PDF+DOC2010年第05期 孙玉文,沈明霞,张祥甫,熊迎军,周良 《医疗器械临床试验方案的制定原则与设计方法》PDF+DOC2010年第06期 李卫东,陈平,李新章 《中医脉象多信息采集系统的研制》PDF+DOC2007年第01期 沙洪,赵舒,王妍,任超世 《中医脉诊标准研究的若干探讨》PDF+DOC2007年第03期 陆小左,石强,邢淑丽,曹宏梅 《血小板恒温震荡保存箱校准装置的研制》PDF+DOC2014年第11期 崔骊
  • 从硬件参数标准、临床操作技术标准、信息的临床评价标准等方面,探讨中医类医疗器械脉诊检测装置的规范化。脉动信息采集系统相关标准的建立,为脉诊属性的数字化和量化提供了保障,同一类型的脉诊采集装置(如压力传感性脉诊仪)的相关硬件参数标准和生产流程标准可具有通用性。临床操作技术的规范化,使脉诊检测装置的操作有据可依,诊断设备操作技术标准的确立是该设备临床试验过程中实施质量控制的前提条件。脉诊“位、数、形、势”属性的数字化、量化的实现,基于不同提取技术获得的脉动信息图谱参数的规范是实现技术标准、准确分析脉动信息的关键。脉诊检测临床试验“金标准”脉象和评价标准的选择,保证了其重复稳定性、安全性和有效性。适当的具有中医特色的个性化标准的制定有助于逐步建立中医类诊断性医疗器械的新标准。

    提示:百度云已更名为百度网盘(百度盘),天翼云盘、微盘下载地址……暂未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