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自由度主被动一体隔振平台的动力学实验建模》PDF+DOC
作者:郝慧荣,白鸿柏,张慧杰,李冬伟,刘树峰
单位:中国振动工程学会;上海交通大学;上海市振动工程学会
出版:《振动与冲击》2011年第11期
页数:5页 (PDF与DOC格式可能不同)
PDF编号:PDFZDCJ2011110040
DOC编号:DOCZDCJ2011110049
下载格式:PDF + Word/doc 文字可复制、可编辑
《六自由度主被动一体隔振平台传感器/作动器的优化配置》PDF+DOC2012年第10期 郝慧荣,白鸿柏,李冬伟,刘树峰
《六自由度主被动一体隔振平台鲁棒控制》PDF+DOC2012年第07期 郝慧荣,白鸿柏,张慧杰
《高精密仪器平台振动控制的研究现状和发展》PDF+DOC2008年第05期 马小东,张涛
《汽车悬架整车动力学模型的参数辨识》PDF+DOC2013年第23期 张慧杰,郭志平,司景萍,郝慧荣
《基于可靠性的框架结构作动器/传感器最优配置》PDF+DOC2003年第06期 周星德,汪凤泉
《遗传算法在结构振动主动控制中的应用研究》PDF+DOC2003年第02期 莫凡芒,孙庆鸿,陈南,洪荣晶
《一种新型自感知作动器及其应用》PDF+DOC2003年第02期 王波,殷学纲,黄尚廉
《基于多岛遗传算法的振动控制传感器优化配置》PDF+DOC2008年第01期 石秀华,孟祥众,杜向党,曹银萍
《密集模态挠性结构传感器/作动器的优化配置》PDF+DOC2006年第02期 陈光,王永,万璞
《振动主动控制技术的研究与发展趋势》PDF+DOC2006年第07期 蔺玉辉,靳晓雄,肖勇
实验建模是摸清物理现象本质的一种有效手段,而针对六自由度主被动一体隔振平台,它的实验建模是实现隔振的主动控制的前提,也是能否达到满意控制效果的关键。通过对物理空间到传感器坐标空间变换的推导,给出了传感器在布置上应该满足的条件。结合六自由度主被动一体隔振平台的先验理论知识,从测试所得信号出发,利用最小二乘估计的递推算法建立起了作动器到传感器的动力学模型,为隔振平台的振动主动控制打下了基础。
提示:百度云已更名为百度网盘(百度盘),天翼云盘、微盘下载地址……暂未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