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任大海,崔明洋,夏亦秋,尤政 单位: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中国生物物理学会 出版:《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2012年第10期 页数:14页  (PDF与DOC格式可能不同) PDF编号:PDFSHSW2012100020 DOC编号:DOCSHSW2012100029 下载格式:PDF + Word/doc 文字可复制、可编辑
《SPR生物传感器及其应用进展》PDF+DOC2003年第05期 程慧,黄朝峰,段子渊 《浅谈纳米技术和纳米材料在生物医学中的应用及前景》PDF+DOC 吕浩晨 《生物医学传感器的应用现状及发展趋势》PDF+DOC2007年第01期 杭建金,汪庆华,吴向阳,张方林 《导电聚合物在生物医学方面的应用》PDF+DOC2019年第04期 舒浩然,刘剑桥,王晓玲,雍媛,韩露,李帮经,郭坤 《微悬臂梁生物传感器及其在生物医学领域的应用》PDF+DOC2010年第02期 续飞,秦红勇,侯沧 《生物传感器在动物医学中应用的研究进展及展望》PDF+DOC2009年第01期 马艳平,丁耀忠,金雷,冯小明,张继乐,张杰,刘永生 《传感器在公共卫生监测中的研究应用》PDF+DOC2009年第02期 丁耀忠,张杰,魏刚,刘永生 《亲和型生物传感器在生物医学上的应用进展》PDF+DOC 刘蓉,黎小军,刘苇,朱海路 《实验室》PDF+DOC2012年第04期 《全细胞传感器研究进展》PDF+DOC2013年第02期 闫磊,王哲理,兰文军
  • 结合生物物理学与生物化学的微细加工技术已可以获得与生物大分子相近的特征尺寸,推动了微图形化技术在药物筛选与新药开发、组织工程、疾病诊断等领域的应用.综述了微图形化技术在生物医学领域的发展,讨论了光刻、软光刻、模板辅助构图、扫描探针加工、喷墨构图、激光诱导图形化等方法,分析了各种方法的优势、局限性与适用范围,指出分辨力与精度、图形化规模、实验加工条件等是选择不同图形化方法的主要依据.而基于生物物理学和生物化学等对纳米尺度的处理过程进行定量分析、进一步提高其生物兼容性及材料适应性、发展适合图形化芯片的体内微环境模拟技术等是微图形化技术进一步发展的方向。

    提示:百度云已更名为百度网盘(百度盘),天翼云盘、微盘下载地址……暂未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