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信息融合实现的激光陀螺调腔检测》PDF+DOC
作者:马立,徐次雄,欧阳航空,荣伟彬,孙立宁
单位:中国科学院长春光机所;中国仪器仪表学会
出版:《光学精密工程》2012年第05期
页数:7页 (PDF与DOC格式可能不同)
PDF编号:PDFGXJM2012050320
DOC编号:DOCGXJM2012050329
下载格式:PDF + Word/doc 文字可复制、可编辑
《采用D-S证据理论的双色红外小目标融合检测》PDF+DOC2005年第03期 李秋华,李吉成,沈振康
《基于动量BP神经网络激光陀螺调腔检测方法》PDF+DOC2012年第04期 马立,徐次雄,欧阳航空,荣伟彬,孙立宁
《基于多传感器的神经网络和D-S证据理论在故障诊断中的应用》PDF+DOC2017年第04期 周国宪,伍星,刘韬
《基于D-S证据理论的目标属性辨识研究》PDF+DOC2004年第02期 曲东才,张毅,史贤俊
《基于小波网络和证据理论的多源信息融合系统研究》PDF+DOC2003年第04期 黄鵾,陈森发,孙燕,周振国
《D-S算法在信息融合中的研究与实现》PDF+DOC2010年第01期 李轶,靳新
《粮库储粮空洞检测过程中证据冲突研究》PDF+DOC2010年第01期 王朋涛,张元,付麦霞
《基于D-S证据理论多传感器信息融合的辐射源及平台识别》PDF+DOC2009年第02期 刘海军,许丹,周一宇,姜文利
《D-S证据理论在火灾探测中的应用》PDF+DOC2007年第06期 连倩,苏杰
《基于D-S证据理论的红外小目标融合检测方法》PDF+DOC2006年第01期 李秋华,李吉成,沈振康
考虑激光陀螺调腔人工检测耗时较长、易受干扰,本文建立了激光陀螺自动调腔系统。在分析激光陀螺调腔工艺的基础上,构建了一种由CCD相机和光电倍增管组成的多传感器信息融合体系结构,提出了基于D-S证据理论的激光陀螺调腔检测方法。通过分析计算CCD相机和光电倍增管检测到的信号得出光斑、光阑中心点坐标差值及陀螺损耗值,并由这些信息获得调腔质量的评价函数。然后,根据D-S证据理论对评价函数进行融合处理,分别获得陀螺调腔质量合格与不合格的信度函数,应用最大支持度规则对调腔质量进行综合判断。实验结果显示,基于D-S证据理论的激光陀螺调腔方法检测准确率为91.14%,有效提高了调腔质量,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
提示:百度云已更名为百度网盘(百度盘),天翼云盘、微盘下载地址……暂未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