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沈汉荣,薛征,郑锐 单位:北京生物医学工程学会;北京心肺血管疾病研究所 出版:《北京生物医学工程》2015年第02期 页数:6页  (PDF与DOC格式可能不同) PDF编号:PDFBJSC2015020190 DOC编号:DOCBJSC2015020199 下载格式:PDF + Word/doc 文字可复制、可编辑
《便携式表面等离子共振传感器在血样检测中的应用》PDF+DOC2014年第02期 沈汉荣,薛征,郑锐 《纳米材料与微电极生物传感器》PDF+DOC2003年第Z1期 王利,蔡新霞,李华清,郭增军,饶能高 《导电聚合物的纳米结构及其在生物医学领域的应用》PDF+DOC2012年第01期 卢亚楠,王国武,狄伶,王华杰,王瑾晔 《临床检验分析仪器技术进展》PDF+DOC2010年第02期 康娟,刘毅 《纳米粒子在生物医学传感上的应用》PDF+DOC2009年第06期 刘传银 《电化学纳米免疫传感器在食品安全检测中的应用展望》PDF+DOC2014年第08期 鲁丁强,庞广昌 《纳米电化学与生物传感器的研究进展》PDF+DOC2005年第Z1期 金利通,鲜跃仲,张芬芬 《纳米材料在生物检测中的应用》PDF+DOC2009年第03期 谭婷婷,王光寅,潘祖亭,罗运柏 《纳米晶的电致化学发光与免疫传感研究》PDF+DOC2008年第04期 朱俊杰 《石英晶体微量天平传感器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进展》PDF+DOC2013年第22期 王飞,李晓明,李建勇,朱乐东,张启华
  • 近年来,基于贵金属局域表面等离子共振(localized surface plasmon resonance,LSPR)而开发的生物传感器被陆续应用在环境检测和基础生物医学研究中。和传统的表面等离子共振(surface plasmon resonance,SPR)传感器相比,LSPR基于先进的纳米材料合成技术而省略了复杂的光学器件,具有成本低,精度高,便于小型化等诸多优点。在实际应用特别是临床检测中,由于样品的复杂性和LSPR技术本身的低特异性,LSPR技术目前尚处于实验室开发阶段。随着表面化学研究的进步和新型受体的出现,LSPR的特异性也不断提高,使实时样品检测成为可能。本文主要介绍LSPR技术与传统的SPR的异同及其在临床生物医学研究中的应用。

    提示:百度云已更名为百度网盘(百度盘),天翼云盘、微盘下载地址……暂未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