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刘唐,汪小芬,杨进 单位:重庆西南信息有限公司 出版:《计算机科学》2012年第08期 页数:4页  (PDF与DOC格式可能不同) PDF编号:PDFJSJA2012080250 DOC编号:DOCJSJA2012080259 下载格式:PDF + Word/doc 文字可复制、可编辑
《基于能量密度的无线传感器网络能量预测成簇算法》PDF+DOC2013年第07期 刘唐,汪小芬,杨进 《无线传感器网络多重覆盖成簇算法》PDF+DOC2011年第12期 谭小波,赵海,张文波 《无线传感器网络中的高效链式成簇算法》PDF+DOC2010年第11期 杨英军,蔡晓磊,孙力娟,王汝传,黄海平,沙超 《异构传感器网络的最大剩余能量成簇算法》PDF+DOC2009年第04期 李浩,沈艳,刘重围 《高性能无线传感器网络分簇算法》PDF+DOC2009年第01期 孙中皋,郑紫微,许少娟 《使用部署知识的异构传感器网络有效成簇算法》PDF+DOC2009年第13期 朱彬,廖俊国,罗芽松 《一个新的基于能量和距离的传感器网络协议》PDF+DOC2008年第05期 张磊,陈曙 《传感器网络中一种能量有效的自适应成簇算法》PDF+DOC2007年第04期 王捷民,宋瀚涛,姜少峰,吴正宇 《一种改进的无线传感器网络LEACH协议》PDF+DOC2007年第19期 卢助强,于炯,田国忠 《无线传感器网络中一种能量有效的簇头选举算法》PDF+DOC2006年第24期 熊焰,吕天行,苗付友,王行甫
  • 延长网络寿命并获得更好的监控质量是无线传感器网络成簇算法的重要性能指标。在分析现有主要成簇算法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适应于多级能量异构传感器网络的基于相对距离的成簇算法RDCA(Relative Distance Clus-tering Algorithm)。算法中,节点根据通信范围内其他节点与自身的平均距离、节点自身与基站的距离以及节点当前剩余能量来确定节点成为簇头的概率。所有节点轮流成为簇头,以分摊能量消耗。仿真实验结果表明,与现有主要聚簇算法相比,在多级能量异构环境下,新的成簇算法拥有更长的生存时间和更优的网络监测质量。

    提示:百度云已更名为百度网盘(百度盘),天翼云盘、微盘下载地址……暂未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