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罗子人,白姗,边星,陈葛瑞,董鹏,董玉辉,高伟,龚雪飞,贺建武,李洪银,李向前,李玉琼,刘河山,邵明学,宋同消,孙保三,唐文林,徐鹏,徐生年,杨然,靳刚 单位: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中国力学学会 出版:《力学进展》2013年第04期 页数:33页  (PDF与DOC格式可能不同) PDF编号:PDFLXJZ2013040040 DOC编号:DOCLXJZ2013040049 下载格式:PDF + Word/doc 文字可复制、可编辑
《引力波探测科学任务关键技术》PDF+DOC2020年第02期 吴树范,王楠,龚德仁 《航天器内部磁场环境主动补偿方法》PDF+DOC2020年第01期 叶建成,周斌,张艺腾,孙政 《星上剩磁对惯性传感器的影响》PDF+DOC2019年第03期 柴国志,黄亮,乔亮,张冠茂 《无拖曳控制技术研究及在我国空间引力波探测中的应用》PDF+DOC2019年第03期 邓剑峰,蔡志鸣,陈琨,侍行剑,余金培,李华旺 《相对于准静止参照系的有源阻尼系统研究》PDF+DOC1999年第10期 范淑华,周泽兵,唐家祥,罗俊 《空间引力波探测计划-LISA系统设计要点》PDF+DOC2015年第06期 王智,马军,李静秋 《纯引力轨道检验质量的相对测量技术》PDF+DOC2015年第00期 侯振东,王兆魁,张育林
  • 为印证广义相对论和开拓引力波天文学窗口,引力波探测是当前国际研究热点.本文围绕空间激光干涉引力波探测,对其科学意义、发展状况、关键技术等进行了回顾.与地面激光干涉引力波探测相比,空间探测的工作频段更低,从104~10Hz,在工作距离为百万公里量级上,预计能探测到双致密星系统、超大质量比双黑洞绕转系统、中等质量比双黑洞绕转系统,以及星系合并引起的超大质量黑洞并合等波源.为此,测距精度须达到皮米的量级,并且保证测距技术有效工作的无拖曳航天技术亦有很高的要求.本文以欧洲的空间激光引力波探测计划为例,主要对上述两项技术进行分析和阐述,并展望了空间引力波探测在我国的发展趋势和前景。

    提示:百度云已更名为百度网盘(百度盘),天翼云盘、微盘下载地址……暂未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