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刘耀炜 单位:中国地震学会;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 出版:《地震科学进展》2002年第08期 页数:4页  (PDF与DOC格式可能不同) PDF编号:PDFGJZT2002080110 DOC编号:DOCGJZT2002080119 下载格式:PDF + Word/doc 文字可复制、可编辑
《加速度传感器助力“成都造”地震预警系统升级》PDF+DOC2013年第08期 《安徽前兆台网仪器故障研究》PDF+DOC2017年第15期 赵希磊,周志,周冬瑞 《浅谈光纤传感器在地震监测中的应用及发展趋势》PDF+DOC2015年第28期 张晶,程增杰,李文一,赵立军,韩勇 《苏联地震预报研究现状》PDF+DOC1992年第04期 孙永华 《双轴压力下岩样自电位变化实验的新结果》PDF+DOC2004年第03期 郝锦绮,刘力强,龙海丽,马胜利,郭子祺,钱书清,周建国 《颗粒介质中探测地震前兆和前兆应力-应变传播模型》PDF+DOC2011年第06期 陆坤权,厚美瑛,王强,彭政,孙威,孙晓明,王玉莹,佟晓辉,姜泽辉,刘寄星 《地下流体综合观测集成技术研究》PDF+DOC2010年第05期 刘爱春,周振安,刘耀炜,李阔 《厦门市地震局地下水位动态监测介绍》PDF+DOC2010年第05期 卓群,潘震宇,刘仲达 《光纤地震波探测的研究进展》PDF+DOC2009年第11期 刘育梁,何俊,王永杰,李芳 《近地表大气电场观测试验场建设》PDF+DOC2011年第01期 张世中,王兰炜,胡哲,刘大鹏,张宇
  • 通过总结和思考 ,认为关于深部流体作用和研究内容应重视剖析强震孕育区的深部环境及深浅部构造和介质特征的耦合关系。一是要继续深化对深部介质精细结构的探测 ;二是要重视加强深浅部流体运移规律及特征的研究 ,对岩石圈内流体通道特征的研究是主要途径之一。从物理基础角度提出了地震前兆成因的 3种类型 :力学成因前兆、介质状态成因前兆和物质运移成因前兆 ,并讨论了不同成因类型前兆的地震预报意义。文章还简述了地震地下流体化学组分探测技术存在的问题 ,以及光纤传感器在今后观测技术革新中的优势和发展趋势

    提示:百度云已更名为百度网盘(百度盘),天翼云盘、微盘下载地址……暂未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