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张杰,李文莉,康凤琴,渠永兴,孙旭映 单位: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 出版:《高原气象》2004年第06期 页数:6页  (PDF与DOC格式可能不同) PDF编号:PDFGYQX2004060040 DOC编号:DOCGYQX2004060049 下载格式:PDF + Word/doc 文字可复制、可编辑
《基于不同卫星传感器的森林火灾红外辐射归一化方法研究》PDF+DOC2018年第09期 张娟,周璀,谭三清,张贵 《辽宁长历时暴雨中尺度对流系统特征分析》PDF+DOC2018年第08期 陈传雷,管兆勇,纪永明,肖光梁,贾旭轩,程攀 《昭苏县防雹雷达站防雹业务技术规程》PDF+DOC2001年第03期 瓦黑提·阿扎买提,施文全,余福成 《高原东部卫星观测云顶亮温与回波顶对应温度比较》PDF+DOC2000年第02期 赵仕雄,德力格尔,李伦格,张茂 《新疆阿克苏东、西部雹云和非雹云雷达临近指标的统计特征值》PDF+DOC2000年第04期 张春良,李斌,伍志方,杨红,黄钢,张新宁 《雷达识别渭北地区冰雹云技术研究》PDF+DOC2005年第07期 樊鹏,肖辉 《中国陆地1km AVHRR数据集》PDF+DOC2004年第06期 吴炳方,刘成林,张磊,李苗苗,黄慧萍,叶楠 《SD型闪电计数仪辅助XDR-21天气雷达识别冰雹云初探》PDF+DOC2010年第05期 郑玉江 《浅谈雷达在冰雹云观测中的应用》PDF+DOC2009年第02期 晏军 《利用卫星和雷达估计大暴雨》PDF+DOC2007年第02期 闵爱荣,杨洪平,石燕
  • 针对2003年9月21日的一次区域性冰雹云强对流天气过程,结合天气实况、环流场特征和雷达资料,利用NOAA卫星数据,从天气分析、能量转换以及云在可见光、中红外波段的反射特性,分析了冰雹云的演变及特征。结果表明,伴随着大气能量的转换,当日青海湖以北的对流冷云单体在东移过程中,结合了西南部暖舌带来的暖湿气流,午后受地面增温出现了爆发性发展。(1)17:00云团发展最旺盛,云顶温度最低值达到-44℃,并确定冰雹发生的云顶温度临界值为-39.2℃,云顶亮温为221K;(2)冰雹云温度水平梯度介于20~35℃/50km之间,表现为有雹无灾的冰雹强度特征;(3)卫星数据表明,此时雹云与其它云团不同,具有粒子有效半径较大,气溶胶光学厚度也大的特点。

    提示:百度云已更名为百度网盘(百度盘),天翼云盘、微盘下载地址……暂未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