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邓立新,冯莹,唐波 单位:中国微米纳米技术学会;东南大学 出版:《传感技术学报》2004年第03期 页数:6页  (PDF与DOC格式可能不同) PDF编号:PDFCGJS2004030400 DOC编号:DOCCGJS2004030409 下载格式:PDF + Word/doc 文字可复制、可编辑
《一种基于激光加工微型通道的光纤生物传感器》PDF+DOC2009年第05期 白忠臣,姜崇杰,秦水介,李静,张欣 《光纤生物传感器探针锥形设计及参数优化》PDF+DOC2008年第01期 刘茜倩,许雪梅,李维,吴建好,王华,夏辉 《光纤倏逝波生物传感器探针新的几何设计》PDF+DOC2008年第01期 刘茜倩,许雪梅,李维,叶俊华,吴爱军,吴建好,王华 《光纤生物传感器中的探针匹配研究》PDF+DOC2006年第04期 邓立新,冯莹,魏立安,柳珑 《基于CNPs的荧光DNA生物传感器对EV71的检测分析》PDF+DOC2017年第04期 迟旭,盛传伦,王锦鸿 《高分子功能材料及在传感器中的应用——生物传感器(连载八)》PDF+DOC1998年第02期 卢崇考 《用于纳米生物膜层厚度测试的光纤生物传感器》PDF+DOC2002年第06期 孙艳,孙锋,杨玉孝,谭玉山 《光纤倏逝波传感器探针灵敏度分析》PDF+DOC2008年第02期 李维,许雪梅,刘茜倩,吴爱军,叶俊华,王华,吴建好,夏辉 《锥型光纤耦合器在生物传感器中的应用》PDF+DOC2007年第12期 《分子马达生物传感器在食源性病原微生物检测中的应用》PDF+DOC2014年第07期 杨向莹,王玉梅,张岩,张捷
  • 对免疫型光纤生物传感器的关键部件———光纤探针对荧光的激发及收集效率进行了分析 ,提出了激发光在光纤探针中所经过的传输路径的一种新的图解方法。针对消逝场激发荧光的特点 ,分析了锥型光纤探针中最小入射角与临界角之差和探针锥型部分长度的关系曲线 ,以便最大限度地激发荧光信号 ,同时又能够避免由于透射到样品溶液的激发光对溶液中的荧光分子激发所引起的虚假信号。以上述分析为基础给出了探针的优化设计方法并分析了应用实例。

    提示:百度云已更名为百度网盘(百度盘),天翼云盘、微盘下载地址……暂未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