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雷达》PDF+DOC
作者:陈颙,张尉,陈汉林,齐诚,陈棋福
单位: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中国地球物理学会
出版:《地球物理学进展》2006年第01期
页数:5页 (PDF与DOC格式可能不同)
PDF编号:PDFDQWJ2006010000
DOC编号:DOCDQWJ2006010009
下载格式:PDF + Word/doc 文字可复制、可编辑
《基于广域次声传感器网络的地震本地次声波监测》PDF+DOC2014年第12期 郭泉,杨亦春,吕君,滕鹏晓
《探测地球内部的“雷达”——地震波》PDF+DOC2000年第05期 曾融生
,陈运泰
,吴忠良
《分布式压力光纤传感器在地震勘探中的应用研究》PDF+DOC1999年第05期 赵小川,程庆华
《运用震法电法探测隐伏管道的研究》PDF+DOC1998年第05期 谢焰
《地震波传播理论在目标探测中的应用》PDF+DOC1999年第04期 聂伟荣,朱继南,张元春
《TSP203地质超前预报原理及提高精度的途径》PDF+DOC2004年第03期 张景科,谌文武,雷启云
《光栅谐振子检测地震波的理论和方法研究》PDF+DOC2004年第03期 李淑清,南忠良,门长峰,李建良,付连昆,陶知非
《地震波——探测地球内部的“雷达”》PDF+DOC 益阳
《TRT地质超前预报技术及其在三峡翻坝高速公路中的应用》PDF+DOC2009年第03期 陈刚毅
《惯性传感器在油气资源勘探中的应用相关技术分析》PDF+DOC 刘伟
利用绿色、环保的人工震源,主动向地下发射地震波,构建地震雷达,实现大范围的地下探测,是地球科学的一个前沿课题.最早,探测地球内部利用的是天然地震产生的地震波,这是因为天然地震释放的能量大,一次天然地震释放的能量相当于万吨级炸药.几千公里远处仍可以接收到信噪比大于1的地震波信号,但天然地震发生频度低和震源位置定位精度低限制了利用天然地震进行地下探测的精度;后来,利用人工源的地震勘探得到迅速的发展,探测精度明显提高,但受到人工源能量的限制,探测的空间尺度有限;今天,以小当量激发实现大尺度探测是发展地震雷达的一个关键问题,是将地震波理论和现代信息科学相结合的一个新的领域.发展人工震源的编码和接收信号的解码等理论和技术,可以从电磁波雷达在过去半个世纪所经过的道路得到许多借鉴和启发.可以预期,地震雷达的发展将会对观测地震学带来全面的影响。
提示:百度云已更名为百度网盘(百度盘),天翼云盘、微盘下载地址……暂未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