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论D-S证据论的不可信性》PDF+DOC
作者:夏佩伦
单位:中国航空工业洛阳电光设备研究所
出版:《电光与控制》2008年第12期
页数:5页 (PDF与DOC格式可能不同)
PDF编号:PDFDGKQ2008120010
DOC编号:DOCDGKQ2008120019
下载格式:PDF + Word/doc 文字可复制、可编辑
《基于D-S证据理论的态势评估方法》PDF+DOC2005年第05期 徐晓辉,刘作良
《基于D-S证据理论的目标属性辨识研究》PDF+DOC2004年第02期 曲东才,张毅,史贤俊
《基于D-S证据理论和AHP的故障诊断方法研究》PDF+DOC2006年第04期 叶清,吴晓平,宋业新
《基于距离区间概率测距的无线传感器网络定位算法研究》PDF+DOC2015年第05期 胡良梁
《基于D-S理论的多传感器目标识别能力分析》PDF+DOC2011年第07期 刘湘伟,周国辉,郝成民
《基于区间证据推理的多源目标识别方法》PDF+DOC2020年第08期 黄亮,吴永胜,郑程航
《雷达可靠性与维修性对系统效能的影响》PDF+DOC2006年第05期 薛长生,李执力,许屹晖
《目标识别的D-S融合算法》PDF+DOC2001年第04期 韩雁飞
《一种改进的D-S证据理论合成方法》PDF+DOC2012年第20期 杨靖,林益,洪露,李泽滔
《基于加权D-S证据理论的辐射源目标识别》PDF+DOC2011年第03期 刘振兴,李明图
对D-S证据论的不可信性这一观点进行了进一步的论证,并指出了该理论更多的无法自圆其说的地方。指出了证据论只在一个问题上的工作有些价值,即用基本概率分配来解决实际问题中存在的“分不清”和“不知道”这样的信息的描述问题。除此之外,包括信任区间生成和证据合成这些证据论的核心内容,都是不可信的。根本的原因是,证据论在做这些工作时,将在进行基本概率分配时隐含规定的辨识框架子集间的相互独立性破坏了,同时出现了偷换概念的错误。
提示:百度云已更名为百度网盘(百度盘),天翼云盘、微盘下载地址……暂未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