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刘继宗 单位: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54研究所 出版:《无线电工程》1982年第02期 页数:9页  (PDF与DOC格式可能不同) PDF编号:PDFWXDG1982020010 DOC编号:DOCWXDG1982020019 下载格式:PDF + Word/doc 文字可复制、可编辑
《基于FPGA的数字脉冲压缩系统设计与实现》PDF+DOC2015年第12期 杨可 《红外光电传感器应用于雾化消毒领域中的可行性研究》PDF+DOC2017年第07期 张永磊,杨鹏,党鸿,郑永春 《自适应伪装材料与技术研究进展》PDF+DOC2020年第05期 王义,刘东青,周峰,李广德,彭任富,程海峰 《热像仪在靶场中的应用》PDF+DOC1996年第02期 刘兴运,张德欣,姜延发 《火箭弹道附近大气参数辨识系统的研究》PDF+DOC1994年第02期 杨小龙,万春熙,俞仁顺 《高分辨力旁视声呐的研究》PDF+DOC1978年第02期 林振镳 《毫米波单脈冲跟踪雷达》PDF+DOC1981年第01期 Dr.Lester H.Kosowsky,Kenneth L.Koester,Robert S.Graziano,才长根 《雷达中制导原理》PDF+DOC1984年第03期 王枚之 《美帝预警卫星中的红外技术》PDF+DOC1975年第08期 宗兰 《卫星遥感反演降水研究综述》PDF+DOC2011年第11期 刘元波,傅巧妮,宋平,赵晓松,豆翠翠
  • 红外技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就在军事上获得了应用,但广泛用于军事还是五十年代末六十年代初才开始的。红外技术之所以在军事上得到广泛应用,是因为它具有很多独特的优点:1)从空间透过大气层的性能比可见光好,作用距离远;2)分辨力高;3)被动式工作,结构简单,适于空中应用;4)不受时间限制,昼夜可用;5)善于识别伪装目标;6)抗干扰性和隐蔽性好;7)空间基本不存在红外吸收问题,便于观察各种高空目标,如处于主动段、被动段和再入段的导弹。但其缺点是作用距离受到限制,在有云雾情况下衰减很大。

    提示:百度云已更名为百度网盘(百度盘),天翼云盘、微盘下载地址……暂未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