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陈淑章,柳淑党,徐丽莎,周金兰,廖进明,顾璆 单位:中国医药集团四川抗菌素工业研究所;中国医学科学院医药生物技术研究所 出版:《中国抗生素杂志》1984年第06期 页数:6页  (PDF与DOC格式可能不同) PDF编号:PDFZKSS1984060040 DOC编号:DOCZKSS1984060049 下载格式:PDF + Word/doc 文字可复制、可编辑
《电化学生物传感器的进展》PDF+DOC1997年第04期 朱建中,周衍 《人体葡萄糖检测技术的研究》PDF+DOC1996年第06期 周挥宇,林发全,刘唐威,冼苏,黄君度 《有机磷毒物化学传感器及其敏感试剂的研究进展》PDF+DOC1994年第04期 戴秋云,邓元度 《管型固定化酶液流 G.P.T.传感器》PDF+DOC1991年第02期 罗颖华,张荣坤 《有机磷农药生物电化学传感器的研究进展》PDF+DOC2002年第06期 许翠玲,王改萍,胡胜水 《光电化学传感器的构建及研究进展》PDF+DOC2019年第11期 郝旭峰,王艳仙,王佳,曾雨婷,康维钧,牛凌梅 《大洋中脊热水探测与新型传感器》PDF+DOC2006年第06期 张雪彤,张荣华,胡书敏,王勇 《基于分子识别的化学传感器》PDF+DOC1993年第02期 吴蒙,任恕 《葡萄糖氧化酶膜和葡萄糖传感器的构建》PDF+DOC1989年第02期 袁中一,朱天民,汪静英,李士云,陈佩颖,吉鑫松 《《化学传感器》2008年总目次》PDF+DOC2008年第04期
  • 最近几年应用计算机控制的发酵系统有了很快的发展,然而由于缺少检测关键代谢参数的合适传感器,因而限制了计算机对实时控制的应用。发酵过程中最重要的参数之一是产物积累的浓度及其速率。酶电极的引入为改进这方面的工作开辟了广阔的前景。 酶电极具有测定快速、反应特异性强、且可使测定连续化、自动化。从发展来看是研究发酵最佳化的一种很好的检测工具。酶电极的组成有两个主要部分:电化学传感器和固定在传感器敏感表面的酶膜。欲分析的底物被固定化酶转变为产物,而此产物可被化学传感器检测。

    提示:百度云已更名为百度网盘(百度盘),天翼云盘、微盘下载地址……暂未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