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悬臂法测定动态杨氏模量的评价》PDF+DOC
作者:H.E.Rosinger,叶同莘
单位:国家仪表功能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庆仪表材料研究所;中国仪器仪表学会仪表材料学会
出版:《功能材料》1975年第06期
页数:8页 (PDF与DOC格式可能不同)
PDF编号:PDFGNCL1975060100
DOC编号:DOCGNCL1975060109
下载格式:PDF + Word/doc 文字可复制、可编辑
《仿蟋蟀尾毛的MEMS振动传感器有限元仿真分析》PDF+DOC2020年第04期 刘林仙,王朝阳,乔楠楠
《紧固力矩对悬臂传感器滞后指标的影响》PDF+DOC2000年第03期 武东海,康鲁杰
《利用微机械技术的谐振器及集成光学传感器研究》PDF+DOC1995年第S1期 王跃林,金仲和,丁纯,徐义刚
《校准压电加速度计共振频率及阻尼常数的电流冲击法》PDF+DOC1985年第03期 洪文学
《基于应变测量法的几种典型悬臂梁的挠度测量》PDF+DOC2006年第05期 刘国强,薛春芳,王丹杰
《微悬臂传感器在生物、药物和环境分析中的应用》PDF+DOC2012年第01期 霍寅龙,王宇新,徐英明,丁健
《发明与专利》PDF+DOC2009年第08期
《紧固力矩对悬臂传感器滞后指标的影响》PDF+DOC2008年第05期 李爱辉
《液体中微悬臂传感器共振检测技术的研究》PDF+DOC2007年第04期 刘宁,林云生,左燕生,韩立
《间隙约束悬臂梁的振动特性研究》PDF+DOC2007年第04期 张华,赵登峰
本文叙述非接触的光学传感器应用于测定悬臂梁的弯曲共振频率及其标准振荡模的波形。一端夹于虎钳的悬臂梁所测得的共振频率的结果与伯努利—欧勒梁理论和铁摩辛哥梁理论相比较,虽然其振荡模波形与理论相符合,但是其随着细长比例数而变化的共振频率实验值与理论推导值之间存在着很大的差异。这类差异来源于夹持的不完善。结论是,如果要从测量悬臂梁的共振频率来计算精确的杨氏模量的话,试验必须限于细长的梁。对于不能制成这种形式的梁,提出了一种经验的方法使被试验的试样其杨氏模量值的误差为±;3%。如果还需要提高精度,就需要用两端自由共振梁法。
提示:百度云已更名为百度网盘(百度盘),天翼云盘、微盘下载地址……暂未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