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战导论》PDF+DOC
作者:P.M.Grant
,J.H.Conllins
,宛琰
单位:中国航天科工防御技术研究院;中国宇航学会;中国系统工程学会
出版:《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1983年第06期
页数:27页 (PDF与DOC格式可能不同)
PDF编号:PDFXTYD1983060020
DOC编号:DOCXTYD1983060029
下载格式:PDF + Word/doc 文字可复制、可编辑
《信息战及其与航空电子系统的关系》PDF+DOC2000年第02期 宇广
《研制雷达、告警接收机和辐射源定位的三合一设备》PDF+DOC1997年第04期
《1994年国际雷达会议将在法国召开》PDF+DOC1993年第03期
《电子对抗文章篇目辑览》PDF+DOC1992年第01期
《雷达电子战支援措施的发展》PDF+DOC1986年第04期 何继伟
《《现代雷达》1987年总目录》PDF+DOC1987年第06期
《威胁雷达系统模拟》PDF+DOC1988年第02期 Laurie Miller,殷增颐
《第一讲 雷达抗干扰史》PDF+DOC1983年第04期 董云斗
《《雷达抗干扰》讲座 第四讲 接收机的电子抗干扰技术(续)》PDF+DOC1984年第02期 苗风高
《新书介绍》PDF+DOC2011年第03期 张东坡
本文讨论电子战(EW)的总概念,并对其三个分支:电子支援措施(ESM)、电子对抗(ECM)、电子反对抗(ECCM)下定义。针对两种情况,即通信和雷达的情报收集叙述了对ESM接收机的要求。评论和比较了探测脉冲雷达信号并测量其频率的现有的各种ESM接收机(即晶体视频、瞬时频率测量(IFM)和搜索式超外差等三类接收机)的设计,以说明它们的性能。针对通信和雷达两种情况讨论了识别方位和频率信息的专用ESM接收机设备。为了比较起见,还讨论了以面声波(SAW)通道式、SAW压缩式和布拉格声光器件为基础的新型接收机结构的意义,并举例说明其多信号处理能力的提高。文章接着讨论了主动和被动电子战技术(如采用干扰和箔条的方法),以及把ESM接收机与主动ECM功能结合成一个装置的重要性。最后,介绍ECCM编码法的应用,以便在雷达和通信系统中出现干扰源时仍可使用频谱。还论证了用自适应信号处理来对消宽带和窄带干扰。概述了以全相控阵和相干旁瓣对消器为基础的自适应天线的重要意义及其使用范围。
提示:百度云已更名为百度网盘(百度盘),天翼云盘、微盘下载地址……暂未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