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马继成,戴宗信 单位:中国造船工程学会 出版:《中国造船》1984年第04期 页数:14页  (PDF与DOC格式可能不同) PDF编号:PDFZGZC1984040020 DOC编号:DOCZGZC1984040029 下载格式:PDF + Word/doc 文字可复制、可编辑
《带管腔应变式压力传感器多自由度建模法》PDF+DOC1999年第11期 常增坡,唐柏森 《S0910 轴承测振仪传感器系统理论分析》PDF+DOC1997年第03期 姚小群 《美国空军正在开展的三项研究工作》PDF+DOC1996年第09期 李文杰,刘英姿 《模拟红外告警系统图象的讨论》PDF+DOC1995年第04期 曹建清 《新型三向压电加速度传感器》PDF+DOC1986年第04期 史锦珊,王玉田 《感测系统动态延迟特性的实时转换》PDF+DOC2003年第01期 曹新亮,邵思飞,樊延虎,杨延宁 《温度传感器动态校准的研究》PDF+DOC2001年第03期 赵海宇,于惠忠 《局部放电检测用宽频带电流传感器的探讨》PDF+DOC2001年第01期 马翠姣,黄新红,邱毓昌,罗俊华 《基于Matlab的电容传感器动态特性分析》PDF+DOC2008年第06期 张东,曹胜亮 《超低频振动传感器的研究》PDF+DOC2008年第03期 李明国,孙荣祥,李勇
  • 本文应用控制论原理,以一个板架结构为例,分析、探讨了采用主动控制方法减小海洋工程结构弹性振动的新问题。 文章建立了受控板架的运动方程。求得了描述受控板架系统特性的传递函数和状态方程。证明该系统是可控的、可观测的,其稳定性是可以保证的。文章进一步分析论证了控制一部分主振形的可行性、实用性。证明一旦消除了观测溢出和控制溢出,就可消除受控振形与剩余振形之间的相互耦合作用,保证系统的稳定性、可控性和可观测性。文章指出了消除观测溢出与控制溢出的途径。分析比较了位移、速度、加速度型三种不同的传感器对系统特性的影响。论证除了控制系统电子器件的增益外,传感器和控制力的位置也是影响系统特性的十分重要的因素,通常应尽可能布置在受控振形的峰值点,剩余振形的结点上。最后通过一实例的计算,给出了一个板架受控前后的响应值,证实了主动控制所取得的良好效果。

    提示:百度云已更名为百度网盘(百度盘),天翼云盘、微盘下载地址……暂未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