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陈贤鎔 单位:中国物理学会波谱学专业委员会;中国科学院武汉物理与数学研究所 出版:《波谱学杂志》1985年第03期 页数:11页  (PDF与DOC格式可能不同) PDF编号:PDFPPXZ1985030120 DOC编号:DOCPPXZ1985030129 下载格式:PDF + Word/doc 文字可复制、可编辑
  • 时间域电子自旋共振(ESR)是研究顺磁弛豫机理和动力学过程不可缺少的方法,也是提高检测信号的灵敏度和分辨率的重要途径之一。然而,目前在ESR技术中较常用的还是频率域,而时间域ESR(包括付里叶变换法)却远远不如脉冲付里叶变换核磁共振(PFT-NMR)那样迅速的发展。本文对此进行了讨论,认为:如采用与PFT-NMR稍为不同的方法,并在微波技术、快速脉冲电路和电子计算技术等不断改善的基础上,时间域ESR势将成为今后发展的大方向。 近年来,在时间域ESR技术方面,最引人重视的是:饱和恢复法和电子自旋回波(ESE)法。本文着重对这两种方法的基本原理、实验方法、应用场合及其优越性和局限性进行了评述。例如,用付里叶变换法(包括二维付里叶变换)把电子自旋回波调制的包络自时间域变换成频率域,从而获得高分辨率的频谱,则可分析出取向或无规取向样品的微弱超精细结构。又如,ENDOR(电子-核双共振)自旋回波与通常的ENDOR相比,前者具有较高的灵敏度以及可检测较低的ENDOR频率等独特之处。 此外,文中对瞬态顺磁中间产物的时间分辨ESR和三重态分子在零场中的ESR也分别进行了简.....。

    提示:百度云已更名为百度网盘(百度盘),天翼云盘、微盘下载地址……暂未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