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术导弹末制导捷联式导引头技术》PDF+DOC
作者:R.D.Ehrich,LF P.Vergez,苏身榜
单位:中国空空导弹研究院
出版:《航空兵器》1987年第03期
页数:13页 (PDF与DOC格式可能不同)
PDF编号:PDFHKBQ1987030140
DOC编号:DOCHKBQ1987030149
下载格式:PDF + Word/doc 文字可复制、可编辑
《战术导弹末制导捷联式导引头技术》PDF+DOC1985年第S7期 张弘,孙红印
《小型液浮式惯性平台》PDF+DOC1972年第04期
《美帝海军“标准导弹”》PDF+DOC1971年第05期
《捷联式天线平台的稳定性研究》PDF+DOC2003年第06期 周瑞青,吕善伟,刘新华
《战术导弹导引头技术》PDF+DOC2002年第01期 李保平
《高旋弹用惯性测量系统多量程传感器组合设计》PDF+DOC2015年第11期 刘秀锋,李杰,侯利朋,刘一鸣,刘俊,陈伟
《在冲击作用下捷联惯性系统结构的设计方法》PDF+DOC2012年第03期 张占伟,陆玉姣,刘聚川
《捷联罗经的动基座自对准技术》PDF+DOC2009年第04期 经张俊,程向红,王宇
《捷联惯导算法中螺旋理论的应用》PDF+DOC2007年第09期 孙枫,奔粤阳,高伟
《一种小型无人直升机捷联式组合导航系统设计》PDF+DOC2014年第08期 张谦,裴海龙
捷联式导引头或称为弹体固定导引头,具有通常战术导弹末端制导听需要的足够的视场,现已接近目前最高技术发展水平。这种导引头与装有万向支架的导引头相比有许多优点,它不仅增加了可靠性,而且视线速率不受限制。它的主要缺点是,为实现比例导引所需测量的惯性视线速率不是直接获得的。为了形成视线速率,导引头输出必须与惯性传感器的测量结合在一起。然而,导引头存在的增益误差产生了一种潜在的不稳定性。借助对于导引头误差进行测量和补偿的抖动(dither)自适应参数识别原理的研究,使此问题发生的可能性已减到最小程度。模拟研究表明,该系统的性能可以与装有万向支架的导引头相比拟。这篇文章将讨论捷联导引头实现比例导引的基本原理和存在的问题,以及目前应用抖动自适应技术所取得的成果。
提示:百度云已更名为百度网盘(百度盘),天翼云盘、微盘下载地址……暂未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