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盛志军,周雨,朱星球 单位:江西省科学院 出版:《江西科学》2016年第05期 页数:7页  (PDF与DOC格式可能不同) PDF编号:PDFJSKX2016050200 DOC编号:DOCJSKX2016050209 下载格式:PDF + Word/doc 文字可复制、可编辑
《2015年5月晋豫强降雹过程的诊断分析》PDF+DOC2016年第23期 田改萍,宋军芳,卢红华,刘海波,刘强军,赵丹 《德化县“713”极端强降水特征分析》PDF+DOC2019年第06期 林雄军,陈臻皓 《2016年4月26日南平冰雹天气过程分析》PDF+DOC2018年第06期 陈静,赖积强,王春贵 《鄂东南暴雨成因分析——以2012年6月26~27日为例》PDF+DOC2015年第19期 杨辉,黄思先 《陕西一次重致灾强对流天气机理研究》PDF+DOC2016年第09期 姚静,高庆九,俞小鼎,李萍云 《2015年7月29日呼和浩特市冰雹天气潜势及雷达资料分析》PDF+DOC2016年第05期 张志杰,刘晓敏,朱峰,韩仙桃 《漳州一次强对流过程分析及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PDF+DOC2017年第03期 洪晓湘,李丽容,庄文晶,黄奕丹 《长芦盐区一次强对流天气过程分析》PDF+DOC2019年第01期 肖宁 《2017年8月6日山东罕见雷暴大风成因分析》PDF+DOC2018年第02期 万夫敬,江敦双,赵传湖 《“20110809”石家庄西部大暴雨分析》PDF+DOC2013年第05期 李国翠,孙云,李国平,张立霞
  • 利用常规高空地面观测、南昌多普勒雷达、风云2e卫星tbb、fnl1°×1°再分析等资料,分析2015年5月8日江西一次飑线过程,结果表明:1)此次过程属于斜压锋生类强对流天气,由高空低槽、中低层切变线、地面冷空气和倒槽共同影响造成;2)对流层中低层垂直风切变有明显增强趋势(26 m/s),导致中层气流旋转增强,水汽在垂直方向上的“上干下湿”分布特点,十分有利于飑线强对流天气的生成与发展,地面辐合线是飑线过程的重要触发条件;3)强对流天气区域与tbb逗点云团尾部亮温中心区域及冷云tbb大梯度区域较吻合;4)飑线回波强度最强达60 d Bz,后侧存在入流缺口,强回波质心较低,往往伴随短时强降水,强回波有前倾特点,低层有弱回波区(WER),弱回波区之上存在55 d Bz强反射率因子核,VIL密度>3.5 g/m3,飑线有强风速辐合区和逆风区,有较明显的后侧入流急流,中层6 km上下有强径向风速辐合,9~12 km为径向风速辐散,后侧入流急流为一只从7 km左右高度斜向下方的冷气流入流,飑线前部3 km以下为暖湿空气入流。后侧入流急流的形成发展将中层干冷空气卷入并.....。

    提示:百度云已更名为百度网盘(百度盘),天翼云盘、微盘下载地址……暂未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