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酶电极的制作及其进展》PDF+DOC
作者:漆德瑶,殷亚萍
单位:中国仪器仪表学会
出版:《化学传感器》1995年第02期
页数:6页 (PDF与DOC格式可能不同)
PDF编号:PDFHXCH1995020000
DOC编号:DOCHXCH1995020009
下载格式:PDF + Word/doc 文字可复制、可编辑
《葡萄糖生物传感器在有机介质中性能的研究》PDF+DOC2000年第03期 应太林,高孟姣,朱邦尚,张晓岚,漆德瑶
《电位型尿素酶电极的研制》PDF+DOC1998年第03期 李文江,孙长青
《主客体葡萄糖生物传感器》PDF+DOC1998年第01期 应太林,孙康,王朝瑾,漆德瑶
《辣根过氧化物酶传感器的研究──对苯二酚为电子传递体》PDF+DOC1998年第08期 王朝瑾,应太林,吴芯芯,漆德瑶
《电流型组织电极响应的数字模拟及实验验证》PDF+DOC1996年第03期 王氢,孔继烈,邓家祺
《多酶共固新技术研究及应用》PDF+DOC1994年第04期 蓝艳梅,蒋治良,刘明登
《纳米级微带金电极上葡萄糖氧化酶的固定、性质及应用》PDF+DOC 蔡称心,鞠熀先,陈洪渊
《(C_6H_5)_4■·■(CH_3)_4离子缔合物在1,1′-二甲基二茂铁介体电流型葡萄糖生物传感器中的应用》PDF+DOC 孙长清,张云峰,高蒨,许宏鼎,郭黎平
《直接电化学酶传感器的研究进展》PDF+DOC2009年第05期 张静,顾婷婷
《肌苷酶电极生物传感器》PDF+DOC2008年第10期 孙士青,史建国,李雪梅,杨俊慧,马耀宏,孟庆军,孙岱
自从1980年S.Caras等第一次制成了青霉素微电极,微酶电极就开始逐渐发展。其主要优点是:电极端径小,能够进行在体监测;反应具有高度的专一性和催化性,可以测定多种生化物质和有机物,因而引起了许多学者的注意,现已成为当前生物传感器研究领域中的热点。依据电信号测定方式的不同,微酶电极一般可分为电流型、电位型、荧光型
提示:百度云已更名为百度网盘(百度盘),天翼云盘、微盘下载地址……暂未提供。